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中国是一个兼具农耕、草原和海洋等多种文化样态的国家,无论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完成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都离不开对海洋文化的传承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而深厚的海洋文化。史前时期,中华先民便学会“结绳而为网罟”,通过采猎鱼贝获取蛋白质。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彰显了8000年前先民跨江过海、开拓进取的弄潮精神。秦汉时期,琅琊台的修筑,印证了陆海多元文化的统一融合;《汉书·地理志》详细描绘了从华南沿海至印度洋的海上航路,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成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经典标识。隋唐宋元时期,更为广泛的海上航线开辟,中外海洋交流更为繁盛。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石湖码头等古迹,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海洋商贸交流的繁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明清时期,海内外民间层面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未曾中断。1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