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媒体海大

  •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近日,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国家治理》杂志在2025年第15期刊发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华军教授撰写的题为《奋力开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文章,阐述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路径,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人才高地为支撑,以全球协作为视野,多领域、多维度协同聚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现转发全文,以飨读者。  浩瀚深蓝,机遇与挑战交织。伴随全球对深远海资源开发、蓝色低碳转型、智慧海洋治理需求的空前高涨,海洋正成为大国战略竞合的新焦点。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1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已跃升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核心技术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短缺、国际规则博弈加剧等挑战,亦日益凸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单一领域突破可成,而是一项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全球协作的复
    2025/08/22
  • 李华军,1962年2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工程专家。他长期从事海洋工程结构与水动力学及海工装备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及光华工程科技奖等,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他带领团队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在新型海工结构的设计施工与安全运维、海工装备研发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提升了海洋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及重大工程实践能力。  海洋工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硬支撑”和“加速器”,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与能源安全保障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工程专家李华军院士团队攻克海洋工程设计理论、安全施工与运行中的相关技术难题,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向高端迈进,不断推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事业向深远海发展。当前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如何?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在哪里?记者走进中国海洋大学,与李华军院士进行了对话。“没有先进海洋工程技术支撑,海洋强国建设便无从谈起”  问:当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海洋工程技术在其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答:在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获取海洋资源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海堤、码头、人工岛、采油采
    2025/08/11
  •   这个毕业季,投身西部,成为大学校园的风尚。  “听过很多建功西部的故事,直击心灵。这一次,轮到我上场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毕业生贺靖婷充满期待地说。她的目的地,是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农业农村局。  此刻,在全国,还有千万个“贺靖婷”在行动!  近日,调研组在“建功西部”追踪报道中了解到:全国新招募的4.8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正踏上征程,比去年增长约12%;北京、天津等地多所高校学子西部就业率均增长10%以上……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俊才西部栖”,成为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人生航向!西部星空浩瀚,愿做闪烁微光的那一颗  “咔嚓!”镜头轻轻一闪,定格了一个属于“五兄弟”的特殊时刻。  照片上,五个小伙子笑容灿烂,人手一张淡蓝色火车票,齐刷刷地举在胸前。目的地:乌鲁木齐、哈密、昌吉、克拉玛依……  他们是甘肃河西学院2025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同住一个宿舍;毕业之际,同往一个方向。  “我们最爱唱的歌是《男儿当自强》。到底是不是好男儿,人生选择上见分晓!”五人中的“老大”张振鹏告诉调研组,找工作时,舍友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疆的基层一线。  “
    2025/08/09
  • 对于一所以海洋命名的高校,“海洋”二字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代表着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办学方向,更承载着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与担当。  有人说,在青岛诸多“大学名片”中,中国海洋大学无疑与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底蕴最相符。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中国海洋大学的成长足迹中刻有深深的青岛烙印,也为青岛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立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大学,这些年,中国海洋大学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聚焦使命强特色、聚焦特色强综合,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综合性涉海学科体系。在软科2024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海大的海洋科学学科位居全球高校第3位;在US News2024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海大的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学科位居全球高校首位。  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科发展目标是什么?她将如何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这座以海洋命名的大学和这座因海而兴的城市之间还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学科发展:实现海洋特色“登顶”  在青岛高校中,若论校园与城市的亲密程度,中国海洋大学必定是独特的存在—
    2025/08/05
  •   海洋经济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跃升”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社会资本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可以有效满足海洋相关活动的多元化资金需求,进而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  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建设是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动体现。社会资本的天然市场优势,能够敏锐捕捉到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经济信号带来的信息,通过信息传递促使相关海洋产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一般来说,海洋产业多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有助于破解涉海企业的融资困局,增加涉海企业的支持数量、加大资金支持额度、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同时,拥有技术优势的社会资本主体(如高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整合和产业引导能力,参与海洋经济建设可以加速现代海洋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潜在的辐射效应,能够提升公众的海洋认知水平。  社会资本的参与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但目前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参与重点不
    2025/07/31
  • 【编者按】筑牢“蓝色粮仓”,渔业良种是关键。7月23日出版的《农民日报》在“名家与乡村”版“三农大先生”专栏以《包振民:守护“蓝色粮仓”》为题,整版宣传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矢志创新,潜心“蓝色种业”研究,耕海牧渔、立德树人,守护“蓝色粮仓”的创新故事与师者情怀。2025年7月23日出版的《农民日报》“名家与乡村”版(第8版)  “在科研过程中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在中国海洋大学2025年第一期“本科生卓越大讲堂”上,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随机从面前的电脑里抽取了一个观众互动留言。留言中的问题来自中国海洋大学2023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牟彦丞。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题。科研方向的选择要从国家和产业的需求出发,真正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就像我们培育的扇贝优良品种,看似小众,却守护了千万渔民的生计。多到实验室和产业一线,了解科学前沿和国家需要以及产业需求,做有意义的研究。”包振民这样对学生们说。  2022年,包振民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在颁奖仪式上,包振民说,他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一艘艘满载山东培育的优良品种的船只游弋在东海、南海
    2025/07/25
  •   7月19日,2025“世界市长对话·青岛”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洋受邀参加活动并接受央视采访。她表示,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进程中,通过城市间的交流,既能共享发展经验,对接市场需求,又能促进资源高效流动,释放更大增长潜力,有助于形成互利共赢的城市合作格局。新闻链接:【朝闻天下】2025“世界市长对话·青岛”活动举行
    2025/07/21
  •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海洋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作出“海洋强国”战略部署,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实施路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发展具有独特战略地位的蓝色疆域,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逐渐成为大国角力的关键领域。高效率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仅关乎经济增长,更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深植于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的理论根基,紧扣现实发展需求,系统构建多维度的拓展路径。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系统科学视角来看,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多系统耦合协调的复杂巨系统。要实现其科学拓展,需要立足新发展理念这一顶层设计,从海洋经济发展空
    2025/07/18
  •   海洋经济正迎来更大风口。  7月11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航海日。当天发布的《2025年中国航海日公告》显示,我国海运设施体量最大,海上运输货物全球领先,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在7月1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正是这次会议,从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多方面作出顶层设计。这不仅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更意味着新一轮政策红利将加速向此聚集。下一个10万亿元还会远吗?  谁在支撑10万亿?  在浙江舟山,白色的LHD(低水头水电站)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如同一艘巨轮,矗立于波涛之间,将滚滚洋流转化为绿色电能。在完成大功率发电、稳定发电、并入电网三大跨越,攻克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难点之后,海洋能开发的“舟山样本”将发电成本降低40%,使我国LHD海洋发电项目走到了世界前列。  坚持向海洋要生产力,舟山不是唯一代表。  在上海,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今年2月
    2025/07/18
  •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中国是一个兼具农耕、草原和海洋等多种文化样态的国家,无论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完成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都离不开对海洋文化的传承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而深厚的海洋文化。史前时期,中华先民便学会“结绳而为网罟”,通过采猎鱼贝获取蛋白质。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彰显了8000年前先民跨江过海、开拓进取的弄潮精神。秦汉时期,琅琊台的修筑,印证了陆海多元文化的统一融合;《汉书·地理志》详细描绘了从华南沿海至印度洋的海上航路,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成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经典标识。隋唐宋元时期,更为广泛的海上航线开辟,中外海洋交流更为繁盛。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石湖码头等古迹,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海洋商贸交流的繁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明清时期,海内外民间层面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未曾中断。1
    2025/07/18
  • 【图书评介】  中华民族是善于理论创造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富于理论素养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政党。我们走过的路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将继续指引人类社会演进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整体性和针对性研究是需要深入开展的重大理论课题,是打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魅力之门的一把钥匙。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两大理论基石的历史发展研究》是朱大鹏教授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一部专著。众所周知,在科学社会主义史上,一般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该书立足对科学社会主义两大理论基石与科学社会主义整体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着眼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脉络、当代境遇、未来趋势,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呈现了两大理论基石历史发展的整体样貌和内在机理,体现了对“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