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媒体海大

  • Editors Note: Li Jianping is the Dean of the Academy of Future Ocean and Director of Center of Ocean Carbon Neutrality a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authors opinions and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CGTN.China and the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PIC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cooperation outcomes, becoming an excellent model of South-South cooperation with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From 1992 to 2024, the total 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PICs with diplomatic rela
    2025/05/29
  • 陈朝晖,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获得者,国际深海Argo计划成员,国际CLIVAR NPOCE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生态气候效应,海洋观测装备研发与深远海科学应用。
    2025/05/27
  • 2024年10月,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希望学校“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学校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相结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回答好优秀海洋人才培养的时代课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5/05/23
  •   中国海洋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和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遵循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通过建优海味“内容池”、建好平台“代言人”、建实育人“共同体”,着力构建“有核心、无边界”的网络思政育人格局,筑牢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  一、建优海味“内容池”,强化网络思政引领力  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坚定蓝色信念。中国海洋大学依托微信公众号持续生产有“知”有“味”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作品,营造学海、知海、爱海的良好育人氛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中国海洋大学直面热点,先后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影响有多大?海大教授专业解读》《日本核废水排海受关注!海大人再发声!》《我们不能失去海洋!》等作品,向社会公众科普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同时,在官方微博开展常态化海洋知识科普。建立话题“问道海大”,定期更新有料有趣的海洋知识科普视频,目前已发布820余期,总阅读量
    2025/05/23
  •   中国海洋大学高度重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坚持制度保障与日常浸润相统一、互动联通与守正创新相统一、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相统一、深学细悟与知行合一相统一,着力将平台打造为理论武装新阵地、文化传播新窗口、铸魂育人新载体、挺膺担当新舞台,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制度保障与日常浸润相统一,筑牢理论武装新阵地。学校强化规范管理,成立“学习强国”工作专班,制定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学习组织,形成“1+30+N”的管理模式,实现各级学习组织上下贯通,联动发力,组织在校党员师生100%加入学习组织,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学习,极大提升了师生员工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了“领导带头学、党员主动学、师生融入学”的新风尚。坚持奖优促学,定期统计发布各二级党组织学习情况,督促各单位常抓不懈、学到实处;定期组织培训会、座谈会,交流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完善表彰体系,每年表彰平台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在师生中评选“强国先锋”“强国青年”“学习达人”,在基层党组织中评选先进集体,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
    2025/05/23
  •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建校100周年时的重要回信精神,在学校“5135”发展战略和“蓝色梦想宏才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在学校学生思政工作“623”工程的指导下,聚焦新商科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红源蓝擎”行动,以红色铸魂为原点,以蓝色拔尖人才培养为引擎,构建新商科“守正创新”的知行体系,努力培养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思政引领力”概念,彰显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属性。站在建校百年新起点上,全体师生把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体推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研究阐释。开展“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大讨论、“矢志蓝色梦想,勇担青春使命”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等活动,体系化深入宣传阐释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引领全体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红色铸魂、坚持蓝色筑梦。学院强化政治引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全体师生践行“勇立潮头、谋海济国”的海大精神,高效率配置研究资源、高水准开展研究工作,
    2025/05/21
  •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队员 史久新:秋季航次,我们从北面往南走,能经历海冰整个形成的过程,这个机会在以前的南极考察中是很难遇到的。这是更早期的了,它像一些絮状的冰晶,很多的冰晶浮到海面上以后,上面这一部分应该就是脂状冰。这就是尼罗冰,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少见的。这是那种比较标准的莲叶冰,形状有点像新疆的馕。它的边缘因为互相碰撞,碎了以后会变厚。南极其实是以一年冰为主,北极它是以多年冰为主。
    2025/05/16
  •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关键抓手,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过硬队伍的战略部署,更是凝聚奋进力量、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连日来,山东社科界将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学”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查”中找准问题之要,在“改”中彰显担当之效。随着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山东社科界正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力量,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山东社科界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高位谋划部署,构建“党委统筹、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责任压实、方向明确。山东省社科联启动读书班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山东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姜传政围绕“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主题,系统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阐述党中央部署开展学习教育的深远考量。  3月19日,山东大学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
    2025/05/14
  •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刘邦华  江南四月,春意正浓。浙江省衢州乌溪江畔,世界最大鲟鱼养殖加工基地——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龙科技)院内,衢州鲟鱼科技小院(以下简称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赵元晖教授正带着研究生王弛、程皓考察鲟鱼养殖。  科技小院由中国海洋大学与鲟龙科技共建,2017年启动建设,2022年获批成为国家级科技小院。几年来,科技小院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需求导向为高校科研加“动力”  赵元晖,从硕士到博士,均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留校后从事新型水产食品研发和水产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走上学术道路伊始,赵元晖与很多高校科研工作者一样,面临着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难的困境。  2017年起,赵元晖团队与鲟龙科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研究工作从兴趣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科研选题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研究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几年来,在科技小院的带动下,双方共同完成了“水产品蒸煮加工中风味形成的分子机制”、“鱼类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及横向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成果丰硕。
    2025/05/06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   新时代的产业变革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成为创新创造的主角。从保障远洋船舶安全绿色航行,到为商业航天注入飞天动力,再到构建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系统……他们扎根一线、把握机遇,以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广阔天地中实现自身价值。    本版今起推出“新产业里的年轻人”系列报道,走近新产业里的年轻奋斗者,看他们如何用智慧和汗水,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书写青春答卷。                                           ——编 者协同发力培育船海人才于立伟    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变革呈现三大趋势:开发向深远海和极地空间加速拓展,漂浮式海上风电、万米载人潜水器、深海采矿车、极地运输船舶等装备接连问世;绿色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潮汐能与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日趋成熟,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法规推动氢和氨等零碳燃料发动机、碳捕捉系统等关键技术发展;数字智能化进程不断深化,大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