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媒体海大

  • 【编者按】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创新领域的多个团队和个人回信,指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千锤百炼,在高温环境中将钢锭压塑成型,为制造大国重器提供助力;深入调研,搜集工业设计系统使用需求,研发集成、高效、精准的工业设计平台;向海图强,加速相关领域科技攻关,把论文写在蓝色国土上;逐梦蓝天,自主研发飞行计划系统,实现航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在总书记回信精神鼓舞下,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矢志攻关、奋勇向前,取得了一个个重要成就,推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稳步向前。  日前,本报记者回访2024年收到总书记回信的4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立足岗位、奋力创新的新故事新进展,感受创新中国的勃勃生机。《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5日8版要闻奋力破解蓝色密码王师“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  当听到国际专家评价“这是迄今最综合的贝类基因组数据库,在未来所有种类软体动物组学项目中将被广泛使用”,我和团队成员心情久久
    2024/12/25
  •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年12月25日5版海洋  今年,多场风暴潮,使我国多地发生海水倒灌现象,次数远超近十年同期水平。10月下旬,在渤海沿岸,1米左右的异常增水持续时间超过20小时,不少居民房屋被淹;11月17日,浙江宁波、舟山多地出现海水倒灌;11月18日,广东汕尾陆丰多地发生海水倒灌;11月19日,广西北海市区多条街道出现海水倒灌......“风暴潮”这一海洋灾害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人们的重视。  在我国海洋学界,有一位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风暴潮,培养海洋人才,为国家防灾减灾服务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风暴潮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环境海洋学学位点的主要创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冯士筰。  我国的风暴潮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冯士筰是率先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超浅海风暴潮理论,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关于“风暴潮数值预报研究”的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风暴潮数值预报产品,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风暴潮理论及其预报方法的专著《风暴潮导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入海”之路  青年
    2024/12/25
  •   今年11月初,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从广州正式出征,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 40年前的11月,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开启了我国的探极之路。 40个春夏秋冬,极地工作者从未停歇探索和奋斗的脚步:从对两极一无所知,到7座极地考察站拔地而起;从人力肩扛,到船、站、车、飞机机械化立体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我国高校首艘具备极地破冰能力的“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完成了改造升级,成为了全球技术领先的极地科考船。 极地考察一路走来,我国如何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值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3名极地考察亲历者,从他们的讲述中,一窥我国极地考察的历程。 ●南方日报记者 段江含 李秀婷 策划:何雪峰 1.理想之地 在“最后的海洋”旁建站 不同于起步阶段连破冰船都没有,如今南极考察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今年初,我国第5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建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考察站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焘曾带领团队完成了其地下基础建设任务。他说,秦岭站建设标准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位置。 当北半球慢慢步入寒冬时,南极洲便开始了短暂的夏季。 科考队往往从中国的冬日起航,当科考船跨越
    2024/12/17
  • 2024年12月10日第9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当前,全球冲突的表现形式既体现在实体层面,也凸显在文化层面,西方国家日益加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青少年是其重要目标群体。基于此,思政课须进一步优化叙事体系,充分发挥抵制错误思潮的功能。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必须更加敢为、善为、有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打造集政治、思想、学术、专业于一体的思政“金课”,自觉抵制、驳斥国内外错误言论和思潮,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价值塑造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体授课中,应做到“四个彰显”。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2024/12/11
  • 2024年12月2日《经济日报》6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空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依存关系日益密切。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陆地与海洋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陆海资源的优势互补。陆海协同发展包括产业发展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和政策支持协同等方面。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陆海协同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初步形成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在经贸、产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完善,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支持。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陆海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建成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货物吞吐量和
    2024/12/02
  • 【编者按】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希望学校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11月27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光明视野”版以“逐梦深蓝,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邀请五位海洋科研与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逐梦深蓝,为海洋强国攻关不止、诲人不倦的故事。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毛相朝教授讲述了他和同事们以建设“海上粮仓”为己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之路。现转发该文章,以飨读者。2024年11月27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光明视野”版培养人才,建设“海上粮仓”讲述人: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毛相朝  2010年,我进入中国海洋大学,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多年来,我和同事们以建设“海上粮仓”为己任,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批批胸怀蓝色梦想的优秀海洋人才从海大出发,奔向“深蓝”。  海大是一所“海味”十足的
    2024/11/28
  •   【编者按】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1+1》节目直播连线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文胜教授,就近期南方出现的海水倒灌现象,从形成机理、后果、影响以及预警、防范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解读。视频如下:新闻链接:【央视新闻】CCTV13《新闻1+1》又现海水倒灌,怎么办?
    2024/11/21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20日 8版论苑)新闻链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海洋大学第五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举行(2024年11月20日 8版论苑)
    2024/11/21
  •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让创新不断“上新”
    2024/11/19
  • 为期20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的首个海洋地质灾害重大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研究项目——南海北部海床流体迁移致灾机理重大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编号:NORC 2024-302)在等待中开始:“起航时间预计在国庆期间,建议10月3日抵达广州,具体情况请等待通知。”也在意料之外结束:“受强冷空气和台风影响,‘海洋地质二号’船需要提前返航。”原定于10月25日返航的计划提前至10月20日。
    2024/11/19
  •   【编者按】2024年10月,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期间,中国日报发挥国际传播优势,依托全媒体融合传播渠道,在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全面发力,有效链接海外主流网络媒体资源,积极发布中国海大重大资讯,对外讲好中国名校故事,发出中国高校最强音。  据统计,中国日报在其报纸、中英文网站和客户端、新媒体端发布稿件30余篇,相关报道被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的450余家媒体转载报道,浏览量达270余万,将学校的办学成就和校庆盛况进行推介,助力学校提升国际化和全球知名度。重点稿件如下:  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中国日报报纸、中英文网站、客户端、海外社交媒体等平台刊登《习近平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报道。  2024年10月17日,中国日报12版刊登整版英文报道,介绍中国海洋大学100周年的发展历程和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所做的重大贡献。版面配以原创插画,融合学校经典元素,创新学校国际化形象展示。  2024年10月25日,中国日报网站、客户端刊登英文报道《Glboal ocean cooperation strengthened at Qin
    2024/11/07
  •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你们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凭海而立、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生机无限。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奋力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积极培养海洋事业领军人才,服务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把论文写在蓝色国土上。《人民日报》2024年10月29日版面  100年前,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私立青岛大学创立。10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坚守“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追求,创造了一大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培育了36万余名优秀人才,推动并见证了我国现代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在“东方红3”船上,师生们举行升旗仪式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刚走到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会议室门外,一阵激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