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中国海洋大学100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
2024-06-26
关于启用“校内通知”平台的通知
2024-01-30
中国海洋大学诚邀全球英才申报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信息门户
校内通知
学校新闻
邮件系统
信息服务
领导信箱
信息公开
捐赠
校园VR
访客
适老
访问旧版
En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徽标
学校校旗
学校章程
组织机构
历任领导
私立青岛大学时期
国立青岛大学时期
国立山东大学时期
山东大学时期
山东海洋学院时期
青岛海洋大学时期
中国海洋大学时期
现任领导
李明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院系设置
重点建设
一流大学建设
学科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分布
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教学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留学生教育
非学历教育
继续教育
非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
审核评估
科学研究
学术期刊
大型科学仪器
科研调查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蓝色经济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基地
自然科学科研基地
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前沿科学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内科研基地
校地共建科研基地
校际共建科研基地
校企共建科研基地
科研政策专题
科技成果汇编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
人力资源
人事综合管理系统
人才招聘
师资队伍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教育交流
图书档案
图书馆
档案馆
期刊社
出版社
通知公告
校园服务
数字后勤服务大厅
信息服务
海大校历
心理咨询
校园VR地图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文化海大园
讲座论坛
海大史苑
走进海洋
“非法行医”的盾齿鳚(下)
盾齿鳚常常模仿裂唇鱼建立“清洁站”,通过和裂唇鱼相近的舞蹈来招徕“客户”。有时候它们得到机会,得以从大鱼身上狠狠咬掉一块肉并成功夺路而逃。不过遇到某些张开大嘴等着“剔牙缝”的“客户”,盾齿鳚就相当于送上门的“加餐”了。毕竟正牌“医生”可以无痛“剔牙”,而它们一上手就要露馅。
2025/10/16
“非法行医”的盾齿鳚(上)
海洋世界里,生活着利人也利己的“鱼医生”,比如裂唇鱼。为了消除身上的寄生虫之类的麻烦,许多海洋动物,包括一些肉食性的大鱼,都会寻求“鱼医生”的帮助。而“鱼医生”得以饱餐,同时不会受到这些捕食者的威胁——有钱赚还有命花。这么好的事儿,足可以让一些家伙动歪脑筋了。本文的主角——盾齿鳚,冒充裂唇鱼,干起了“非法行医”的行当。
2025/10/07
我国科学家揭示南海深海冷泉系统演化规律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吉亮等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系统分析了南海北部琼东南深水盆地一处活跃冷泉区的甲烷渗漏系统结构特征与演化规律。该研究为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富集机制和深海冷泉活动的碳循环机制提供了全新认识,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
2025/09/28
海洋正在悄悄变 “暗”:20年数据揭示全球生态危机
研究显示,2003—2022 年,7500 万平方千米海洋出现显著暗化。其中 3200 万平方千米海域的透光区深度缩减超 50 米 —— 这意味着从海面到水下的光穿透能力减弱,相当于在游泳池底部蒙上三层遮阳网。
2025/09/19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在南海成功海试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经过8个小时作业,从4140米深海凯旋,成功进行海试,我国深海研究又多了一个“科考利器”。
2025/09/10
南海永暑礁近岸海域现“美人鱼”儒艮
今年7月中旬以来,南沙群岛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驻站科研人员在永暑礁近岸海域持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活动。 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唯一现存海洋物种,因雌兽怀抱幼崽哺乳的姿态被民间称为“美人鱼”,是全球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区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
2025/09/04
大堡礁珊瑚减少幅度之大创监测39年来纪录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日前发布对大堡礁生态系统的最新年度监测报告,显示大堡礁三个区域中有两个区域的珊瑚覆盖面积减少幅度创下开展监测39年来最高纪录。该机构担心,大堡礁珊瑚白化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可能导致珊瑚难以恢复生长。
2025/08/27
中国科学院深渊团队发现全球最深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和甲烷储库
中国科学院主导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海底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及伴生地质流体活动。
2025/08/19
如何“一键呼叫”海洋“顺风车”?
在茫茫大海中,游弋的鲸身上有时会粘着几条头部扁扁的棕褐色鱼儿,这些鱼儿就是海里的“免费旅行家”——䲟鱼。乍一看,䲟鱼的头顶仿佛被削平了,其实是因为它们的一部分背鳍特化成了吸盘,这样就可以吸附在其他动物的身体上“搭便车”。
2025/08/07
地球“四极”:极境中的生命
生命是充满韧性和拥有非凡应对能力的,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尤其如此。在冬季零下三十度南极海冰上生育下一代的帝企鹅,一年之中在南北两极间飞行数万公里的北极燕鸥,在海拔5000米的羌塘高原和可可西里以80千米时速奔跑的藏羚羊,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区巨大压力下悠游的狮子鱼,虽然身处极端环境,依然生命热烈、生机勃勃。在生存环境如此极端的“四极”,正是生命的力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25/07/25
会翻石头的“海滨探险家”
“翻石鹬”这个名字是不是特别有趣?它总爱用喙翻动沙滩上的石头和贝壳,啄食小动物。翻石头的样子仿佛在寻找宝藏。它的英文名是“ruddy turnstone”,可以理解成“红褐色的翻石高手”——科学家起的名字真是既生动又形象!
2025/07/12
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在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中国深渊科考正在开启全球合作新篇章。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已于日前正式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这是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科学家将携手新西兰、丹麦、德国等10余国的科研人员,共同挺进地球最深海洋“无人区”。
2025/06/30
每页
12
记录
总共
6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6
跳转到
最新要闻
2025/10/16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2025/10/16
李明调研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025/10/15
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来校调研
2025/10/15
“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走进中国海洋大学
2025/10/13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十五五”学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专题座谈会
2025/10/12
李明考察调研“东方红3”船 为科考队伍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