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学术海大

  • 本站讯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徐晓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材料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IF:26.8)发表了题为“Tailor-Made Solar Desalination and Salt Harvesting from Diverse Saline Water Enabled by Multi-Material Printing”的研究成果。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新兴的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技术因可持续、低能耗等优点备受关注,在高浓度盐水淡化与资源化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传统光热复合材料如气凝胶、水凝胶和泡沫的各向同性结构限制了光热性能优化和多功能集成应用。增材智造(3D打印)是制备精细结构材料的有效方法,但现有的3D打印技术所制备的光热复合材料存在孔隙结构单一、能量损失、传质阻力和盐结晶调控困难等问题,难以在高盐环境中实现稳定海水淡化与资源化应用。本课题通过多材料墨水直写技术(DIW),能在指定的空间位置精确沉积不同的光热墨水,成功构建了具有梯度结构的3D光热矩阵。通过协同优化墨
    2025/10/28
  • 10月12日至13日,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在“同济∙海一号”东海多圈层综合观测塔上成功完成国内首套面向海上台风观测的缪子望远镜原理样机的安装部署,正式开启针对东海台风的初步观测试验。目前设备运行稳定,数据实时回传情况良好。该设备在同济大学翦知湣院士的支持下,由中国海洋大学田纪伟教授、山东大学祝成光教授带领团队设计研制,海上试验与部署得到了同济大学海底科学观测网总工艺师杨群慧教授的大力支持。
    2025/10/25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薛长湖院士和常耀光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GH168 Fucanase Reveals an Unusual Enzyme Recognition Mechanism for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GH168家族岩藻聚糖酶的构效关系研究揭示出酶识别硫酸多糖的新颖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运用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糖组学等前沿技术,系统阐明了糖苷水解酶GH168家族的构效关系,发现了由硫酸酯基介导的糖苷酶-多糖识别新机制。
    2025/10/18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杨晓昕与硕士研究生任慧敏撰写的论文《国际军备合作何以实现——基于技术期望与外部压力的分析》在国内顶级政治学学术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2025年第7期发表。
    2025/10/16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实验室、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乂&朱伟明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A unique mechanism involving cocatalysis of enzyme and nonenzyme to form β-carboline and spirotryprostatins in Aspergillus fumigatus”(烟曲霉中一种酶–非酶协同催化形成β-carboline和spirotryprostatins类化合物的独特机制)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首次揭示了pH胁迫下真菌吲哚生物碱骨架“酶—非酶”协同催化新机制,为天然产物高效发现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挖掘提供了新思路。
    2025/10/15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姜帅教授课题组在生物大分子的组装递送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和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
    2025/10/15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水绿色养殖与智慧渔业重点实验室、未来海洋学院董云伟教授团队构建了“分子动力学模拟–酶促动力学–蛋白表达验证–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研究框架,将深度学习技术方法带入到海洋动物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系统分析了海洋鱼类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对温度的适应模式,揭示了其趋同进化特征。研究成果以“Temperature adaptation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lactate dehydrogenase-A reflects convergent evolution in a few key protein regions”(乳酸脱氢酶A结构与功能的温度适应揭示蛋白质关键区域的趋同进化)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报》)。
    2025/10/12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原生动物学团队高凤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题为“Soma-derived 30-nt small RNAs are coupled with chromosome breakage and precisely target nontransposon DNA against elimination in Euplotes vannus”(扇形游仆虫中母本体细胞系来源的30nt小RNA与染色体断裂偶联并精确靶向非转座子DNA序列使其保留在子代体细胞核中)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以海洋纤毛虫为模式材料,鉴定了一类在有性生殖时期特异性合成的小RNA,系统阐明了这类小RNA的来源、加工机制及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真核生物中小RNA介导的跨代遗传信息传递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10/11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敬一教授课题组在可充电海水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
    2025/09/21
  • 近日,北极大学(UArctic)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在线发布了《南极和南大洋学术出版形势和发展趋势(2016-2024)》。报告统计了2022年至2024年全球科研机构在全部期刊和优质期刊(排名前四分之一的期刊)发表南极研究论文数量,中国海洋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这一统计结果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南极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5/09/05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韩璐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负载多酚工程化外泌体的导电微针贴片用于糖尿病创面愈合。研究成果以“Conductive Microneedles Loaded With Polyphenol-Engineered Exosomes Reshape Diabetic Neurovascular Niches for Chronic Wound Healing”(负载多酚工程化外泌体的导电微针重塑糖尿病神经血管微环境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慢性糖尿病创面修复是临床治疗面临的重大难题,其核心病理机制与高糖状态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过度积累密切相关。AGEs通过与受体(RAGE)结合,持续激活活性氧生成系统并放大炎症信号通路,促进促炎因子大量释放,由此形成氧化应激与慢性炎症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这一过程不仅破坏组织微环境稳态,还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神经再生障碍,显著抑制血管新生、神经修复及组织再生,最终导致创面愈
    2025/09/05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秦冲教授团队在国际生物信息数据库领域顶级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在线发表了题为“MolGlueDB: an online database of molecular glues”(MolGlueDB:一个在线的分子胶数据库)的研究论文,发布了国际首个分子胶药物数据库。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