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主页显示

  • 本站讯8月5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名单,中国海洋大学荣获“山东省绿色学校”称号。多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生态文明育人理念,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升级改造校园基础设施,推动绿色环保校园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强绿色创新研究,建立生态文明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校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山东省节水型高校。在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绿色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细化创建工作责任,组织整理支撑材料。在各单位、部门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学校顺利完成绿色学校创建、申报工作,最终通过评价验收。此次获评“绿色学校”称号,是对学校多年来办学条件、育人成果和创建工作的肯定。学校将以此次获评为契机,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成效,深耕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工作,实现校园建设和环境育人双丰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讯员:杨静 王小娟
    2022/08/14
  • 本站讯 为了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近日公布了一批支持建设的科技小院名单,学校共有9个入选,获支持建设总数列全国高校第30位、非农高校第10位。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推广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是深化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次推广工作旨在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长期以来,学校面向乡村振兴、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海洋学科综合优势和办学特色,以国家一流水产学科为引领,形成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以及农业管理4个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智慧渔业、水产品绿色加工、“蓝色粮仓”战略研究、渔业经济与沿海农业等方向形成显著特色,为农(渔)业、农(渔)民、农(渔)村的振兴与发展培养“强实践、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
    2022/08/11
  • 本站讯6月17日至7月31日,未来海洋学院第二期学员张瑞泽(第一导师为吴立新院士)、范中祥和孙溪莹(第一导师均为陈朝晖教授)三位同学作为科考队员,参与了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深海物质能量循环与生态气候效应”专项科考第二航次。科考前,学院召开专题会议,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为出海学员赠送院旗和出海物资,并对出海安全事宜进行嘱托。本航次于6月17日从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启航,前往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域执行科考任务,进行多学科海上现场观测研究。三位学员全程参与了各项科考任务如多套浮、潜标的回收和布放、总计六十余次CTD采水、生物拖网、数十台Argo浮标布放等工作。本航次内容多、任务重,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将自身的海洋科学理论知识同科考现场有机结合,圆满完成任务。他们秉承未来海洋学院“厚德博学 勇毅笃行”的院训,同其他科考队员进行相关科学问题的探讨,通过跨学科交叉和科教深度融合,提升了自身能力和水平。通过参与本航次,既提高了学员的各项能力,在观测第一线锻炼了能力,同时取得了丰硕的观测资料,为后续开展深入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也让未来海洋学院的旗帜飘扬在深海大洋之上,彰显了学院的人文关怀和战略
    2022/08/10
  • 本站讯8月3日至6日,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一行赴海南省海口市、三沙市,考察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海口中心站、三沙中心站),拜访三沙市主要领导,签署局校合作协议并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推动加强局校合作和校地合作。校长助理周珊珊,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三亚海洋研究院等负责同志参加相关活动。8月3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分党组书记、局长雷波与于志刚校长一行在南海局海口中心站举行座谈。南海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斌,办公室、预警处、海口中心站、三沙中心站、南海信息中心等负责同志参加座谈。雷波介绍了南海局近年来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监测、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对中国海洋大学在科教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为我国海洋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敬佩。他表示,自然资源部机构改革后,南海局和所属中心站职能有明显拓展,对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有更高需求。这与中国海洋大学学科优势高度契合,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将更好助力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于志刚表示,自然资源部是“四方共建”中国海洋大学的重要单位,学校长期以来与自然资源部涉海各局属单位和科研
    2022/08/08
  • 本站讯8月2日至4日,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新任辅导员培训班在崂山校区举行,副校长范其伟出席开班仪式。范其伟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2022年新入职的辅导员表示欢迎,他介绍了近年来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和相关举措,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制度体系,打造了一支“讲政治、有情怀、能力强、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他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希望全体辅导员要在三个层面下功夫: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二要勤学苦练精业务,切实提升履职能力;三要持之以恒正作风,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他勉励大家要珍惜培训机会,利用宝贵的时间充电蓄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尽快了解情况、转变角色、适应岗位。切实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开班仪式上,2021年度“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新带领全体新任辅导员宣誓。工程学院辅导员朱富江以“如何成为学生信赖的辅
    2022/08/08
  • 本站讯8月9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党委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党委(以下简称“市立医院”)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市立医院东院科教楼举行。市立医院党委书记杨九龙,副书记、副院长王国安,副院长韩同钦、韩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助理、国内合作工作办公室主任周珊珊出席仪式。周珊珊围绕党建工作对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双方合作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此次党建合作签约的创新意义,为实现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她还就市立医院多年来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期待以此次党委签约为契机,务实开展多领域交流与合作,全面推动两院协同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杨九龙介绍了医院近年来在文明单位建设、医院党建、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成绩,指出此次结对共建,是实现两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携手共进的重要举措。党建共建将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为双方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深化合作搭建畅通平台,促进双方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杨九龙书记(左)与王震书记签署党建合作共建协议杨九龙书记与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党委书记王震,代表双方共同签订《中共青岛市市立医院委员会中共中国海洋大学医
    2022/08/08
  • 本站讯7月,海德学院首批“2+2”项目学生抵达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面对全新的海外学习环境,同学们怀揣着对学术的憧憬与向往,结伴同行,在南半球的冬日,开启了海外求学新篇章。多措并举 保驾护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学院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多措并举,为首批“2+2”项目学生出国学习保驾护航。为切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创新人才,学院将国际化教育融入日常思政工作之中,并邀请合作院校师生共同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举办阿德莱德大学校园直播、学生未来发展规划讲座、海外留学安全、出国政策解读沙龙等,做好出国意识启蒙,增强学生海外学习能力。2021年12月,学院启动首批“2+2”项目的选拔工作,经资格预审、英语水平测试等环节确定学生名单,针对这部分学生,学院持续关注其思想动态,紧跟出国手续办理时间节点,举办行前指导会、送别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提振大家的出国留学信心,提升海外学习积极性。多措并举 为首批“2+2”项目学生出国学习保驾护航 保持期待 奔赴阿大 对于学院第一批赴澳留学的学生,阿德莱德大学高度重视并给予全方位的周到服务。7月11日上午,第一位同学
    2022/08/08
  • 本站讯岛城八月骄阳似火,校园夏日生机盎然。8月5日,“向海洋”2022中国海洋大学校友子女夏令营举办,来自青岛各地市的25名“海二代”伴着激情与梦想,带着憧憬和向往,齐聚海大园。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张静出席开营仪式并授旗。张静书记宣布开营并为夏令营授旗开营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所有营员分组开展破冰行动和主题班会,并登台进行团队展示。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友会秘书长刘召芳致欢迎辞。孙一宸同学及1988级国际经济专业陈玉柏校友分别代表营员和营员家长发言,感谢学校和校友会给予“海二代”们如此宝贵的学习和历练机会。此次夏令营精心设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参观学习和互动交流活动。营员们走进校史馆参加校史及海洋知识竞赛,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畅游鱼山校区,用心感受百年校园的厚重和魅力;登上全球最大静音级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船,近距离参观驾驶室、实验室、船舱、甲板及船员生活区等,观海听涛,寻觅海洋。营员们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观活动当日下午,闭营仪式在鱼山校区举行。各组营员代表纷纷表达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的所感所想、所学所得。仪式上,对知识竞赛获奖团队进行了表彰,并为营员颁发结业证书。刘召芳
    2022/08/07
  •   8月3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一行来校调研。学校党委书记田辉会见马俊杰一行,并陪同考察学校校史馆和海洋高等研究院,副校长魏志强参加相关活动。  田辉对马俊杰一行来校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改革发展情况。他指出,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肩负着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学科和区位优势,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海洋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马俊杰对中国海洋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协同发展。  魏志强详细介绍了学校“透明海洋”、海洋仪器研发、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等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伟、武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海洋学院、学校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文/图:王红梅马俊杰一行考察海洋高等研究院
    2022/08/05
  • 本站讯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于7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中国海洋大学统一战线反响强烈。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结合实际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为加快推进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青岛市委主委、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表示,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工作重点、政策举措,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民革各级组织将深入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将会议精神的学习同“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相结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爱国统一战线的正确发展方向,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努力提高自
    2022/08/05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明华教授课题组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 Co-N3P1 Trifunctional Catalyst with Tailored Electronic Structures Enabling Boosted Activi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Uninterrupted Seawater Splitting System” (高活性与耐腐蚀性的非对称Co-N3P1三功能电催化剂助力电解海水制氢)的研究论文。图1.(a)催化剂的AC-HAADF-STEM图像,(b)海水可充电锌空气电池装置驱动LED图,(c)自驱动电解海水装置图,(d)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图。发展氢能经济为加速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低碳绿色制氢路线之一。对于远离大陆的海岛/孤岛地区,淡水资源和能源供应十分困难,而海水资源丰富,且海域风力、太阳能等资源丰沛,因此探索光伏/风电-储能装置-电
    2022/08/05
  • 本站讯8月2日下午,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中国发展服务中心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科普研究中心、出版社承办的“海洋微生物与人类——宋微波院士科普沙龙”在中国海洋大学逸夫科技馆八角厅举行。沙龙采用线下、线上同步方式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的海洋微生物学家宋微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教授梁彦韬博士、刘吉文博士作为嘉宾出席沙龙。海洋科普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社长杨立敏主持。本次沙龙由揭牌仪式和问答互动两个环节组成。宋微波院士和杨立敏社长共同为项目委托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授予学校的“海洋科学科普工作室”揭牌;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与宋微波院士就我国的科普事业与公民科学素质现状、科学家参与科普创作与传播的意义、海洋微生物的概念、研究的意义、海洋微生物的作用以及海洋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宋微波院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就大家关心的问题给予了解释和回答,他用“水至清则无鱼”解释了海洋微生物作为初级生产力饵料的价值,阐述了浒苔、赤潮的成因并向大家普及了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基本知识。刘吉文副教授、梁彦韬副教授分别向大家普及了海洋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