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锐教授团队利用碳-14加速器质谱测定深海有机碳年龄,认为陆源老化有机碳降解矿化等过程影响了深海有孔虫碳-14年龄特征,改变了过去基于深海碳酸钙碳-14年龄重建大洋通风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认识。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国海洋大学为文章第一作者单位,包锐教授是文章唯一通讯作者。末次冰消期以来,海洋通风变化在深海碳封存和释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演变。科学家往往基于深海底栖有孔虫和大气的放射性碳的年龄差异(B-Atm, 14C age offset),来判断深海通风的强弱。针对末次冰盛期以来所谓“通风”弱的情况,已在顶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然而,以往研究认为深海底栖有孔虫的14C年龄代表了大洋环流影响下深海水团的碳-14年龄,忽略了有孔虫碳-14年龄可能受控于冰川融化所携带的巨量老碳的影响。虽然过去研究尝试去寻找可能的影响原因,但少有从海洋碳-14有机地球视角展开探究。包锐教授团队,通过对北大西洋高纬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样品深入研究,发现了Heinrich Stadial 1(HS1)
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