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7月12日下午,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校党委书记田辉到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调研校园建设情况,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崂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栾兴纲,崂山区政府副区长苏文鹏,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林旭升等陪同调研。  张元升、田辉一行实地调研了附属实验学校教学楼、学生食堂、报告厅、风雨操场、游泳馆及室外运动场地等项目建设情况。附属实验学校校长王新刚汇报了附属实验学校建设筹备、师资配备、招生及办学发展规划等情况。  张元升指出,崂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三方共建,全力以赴支持海大附属实验学校建设及开学筹备工作。他强调,要高标准推进学校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力协作,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程。要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抓严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真正把学校建成百年工程、精品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田辉对崂山区给予海大事业发展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共建附属实验学校是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新时代幸福海大工程的重大举措。他强调,要
    2023/07/15
  • 本站讯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研究生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接受思想淬炼、锤炼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作为,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准确把握主题教育内涵,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通过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讲授专题党课,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等活动,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持开门搞教育,深入参与“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主题调研,对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剖析,提升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能力。党支部书记陈朝晖讲授专题党课深化招生选拔机制改革,高质量完成招生工作。统筹制定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开展“一院一案”精细化工作模式,把思想品德考核作为复试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博士
    2023/07/15
  • 本站讯2023年7月12-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在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对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牵头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进行了现场结题验收。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处副处长孙烨忱,验收专家组组长邓军院士等17位专家参加会议,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参加会议并致辞。  结题验收会由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主持。兰玉杰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本项目是我国海洋科学领域首个部门推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由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6家科研院所合作攻关,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兰玉杰要求与会专家在验收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四看”原则,对仪器设备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指标先进性、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等方面严格把关。  于志刚代表学校向莅临此次验收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习
    2023/07/15
  •   按照教育部党组部署要求和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安排,7月10日,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交流总结领导班子成员调查研究成果,推进主题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五巡回指导组组长李建军,副组长李名家,指导组成员邹亚、尹传举、李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田辉、于志刚、张静、卢光志、杨茂椿、吴立新、王剑敏、刘勇、范其伟、魏志强出席会议。党委书记田辉主持会议。  会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围绕“一流大学建设攀升阶段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优化和重点举措”“加强有组织科研,助力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完善‘大监督’体系,提升监督工作质效”“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文化环境,凝练海大精神”“学校公用房管理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校能源管理的思路与举措”“有组织开展国内合作与科技转化工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等内容,分享交流调研成果,研讨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着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  李
    2023/07/12
  •   本站讯7月14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中集助学金”捐赠签约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学校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剑敏,中集集团总裁助理、中集慈善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张力出席仪式并致辞。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于淑华主持仪式。  王剑敏对张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大力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集助学金”项目彰显了中集集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一善举也将进一步丰富学校“济困助学、扶弱励志”的资助育人维度,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还在发展型资助层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追求梦想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坚信,中集助学金的设立,一定可以助力海大学子更好的成长成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牢记使命与担当,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力表示,中集慈善基金会的使命是“集聚点滴爱心,滋润中华教育”,其宗旨就是专注于教育领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支持中国教育发展。希望通过在中国海洋大学设立中集助学金,帮助学生建立实习、就业畅通平台,同时期望未来在校企合作、学
    2023/07/12
  • 本站讯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将在四川成都开幕。7月12日,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成立大会举行,对外公布中国代表团名单,将有411名运动员参加大运会全部18个大项的角逐。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2022级运动训练专业徐浩钧、魏振浩两名击剑运动员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入围中国代表团参赛队员名单。  徐浩钧、魏振浩两名运动员在此前分别取得过2022年全国锦标赛团体第三名和2021年全国冠军赛总决赛团体冠军的优异成绩,并以大学生国家队选拔赛的形式,获得前四名的资格,两人成功入围中国击剑队24人参赛名单(男子佩剑4人名单),充分体现了海大学子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  据悉,今年4月至5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先后组织了游泳、跆拳道、武术、赛艇、柔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射箭(复合弓)、艺术体操、击剑等11个项目的选拔赛,共有来自279所高校的1753人参赛,总比赛场次达1739场。目前,参加18个大项的运动队正在积极训练,力争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成都大运会的到来。通讯员:王一帆 王毅 初奕剑 张子睿附:第31届世界大运会中国击剑队参赛名单.pdf
    2023/07/12
  •   本站讯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山东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项目立项名单,中国海洋大学共有7个项目入选,其中暑期学校2项、学术创新论坛5项,立项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本次项目申报工作依据《关于开展2023年山东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鲁教研函〔2023〕5号)有关要求组织开展,经各学校申报,相关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推荐,省教育厅审核等程序,确定2023年山东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52项,其中实践大赛14项、暑期学校17项、学术创新论坛21项。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依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类项目立项工作。截至目前,校级立项研究生学术论坛类项目69项,其中未来科学家论坛10项、暑期学校14项,其他学术论坛45项。  近年来,学校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院士、知名学者专题讲座,研究生学术成果汇报,墙报展示,参观海洋创新平台等多种形式,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吸引了来自韩国全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参加,有效促进学术资源共享,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
    2023/07/12
  • 本站讯为推动山东省海水高效种质创新与蓝色种业健康发展,保障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落实,加强项目组织管理,确保项目任务目标顺利完成,2023年7月7-8日,中国海洋大学召开项目推进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研究员担任咨询专家组组长,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海洋科技处郭怀芳处长、农村科技处杨书平副处长、战略规划处兰庚副处长,烟台市科学技术局王培学副局长,青岛市科学技术局海洋科技处李德强处长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教授介绍项目进展,学校科学技术处处长李岩主持会议。  郭怀芳指出,深远海设施养殖前景广阔,是第一、二产业一体化的战略产业,各地方高度重视,山东在相关品种上有基础、有优势,希望项目组吸收相关专家意见,进一步与产业结合,兼顾短线突破与长线布局,建设苗种培育基地,打造深远海设施养殖的“山东品牌”。  包振民对“虾、贝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与新品种培育”的项目总体执行情况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重点介绍,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进展,研究团队和企业单位对课题执行的难点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研讨。项目组就刚启动的“重要设施养殖鱼类优良种质创制与规模化苗种培育关
    2023/07/12
  • 【编者按】7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副刊“开卷知新”栏目刊发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的署名文章“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讲述了团队树立大食物观,利用黄海冷水团,打造“深蓝1号”实现深远海三文鱼全周期养殖的科技创新故事。现转载该文,以飨读者。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深远海养殖、海上牧场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在青岛东南方向海域,利用养殖容积为5万立方米的“深蓝1号”大型装备,继批量养成虹鳟和硬头鳟后,今年春季又批量养成大西洋鲑,证明了我国深远海三文鱼全周期养殖的可行性。  鲑鳟鱼类俗称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0—18摄氏度,因为肉色粉红、肉质弹性高、风味独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与海外知名产地的养殖三文鱼相比,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具有水质好、品质高、养殖周期短、寄生虫病害轻、人工和物
    2023/07/12
  • 成功完成OBEM 6000回收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海底电磁采集站(OBEM 6000)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海底大地电磁长期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在水深超过5000米海域进行大地电磁测量试验,是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领域实现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海洋电磁装备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团队于2022年11月完成了自主研发的5台海底电磁采集站投放工作,最大座底深度为5040米,并于2023年4月成功完成所有采集站的回收,获得高质量的长期观测数据。这是我国首次在水深超过5000米的海域成功获得海底大地电磁数据,填补了国内海洋电磁探测在深度大于5000米海域的深海进入能力空白,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电磁装备进一步走向深海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将加快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反演解释,为西太深部地质结构研究提供新的电性信息。  团队将继续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赋能优势,持续创新研发海洋电磁高端装备,为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深部
    2023/07/12
  • 本站讯7月7日下午,学校召开2023年科级干部调整暨新入职干部岗位安排工作座谈会,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雪鹏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范其伟主持。会上,范其伟介绍了本年度科级干部调整的原则和总体考虑以及今年辅导员招聘情况;王雪鹏宣读了学校党委对本次科级干部岗位的调整方案并通报了新入职干部工作岗位安排情况。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鞠红梅面向本次岗位调整的科级干部和新入职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本次岗位调整的科级干部代表刘重阳,新入职干部代表胡永春分别作了发言,他们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学校党委的决定,感谢组织的培养与信任,将牢记使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在学校迎接建校100周年、迈上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不断奋进,为新时代海大工程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武装部部长于淑华和海洋与大气学院党委书记王曙光结合自身经历先后交流了工作经验和体会。张静代表学校对新入职的干部表示欢迎,对本年度岗位调整的科级干部给予勉励,对本次科级干部调整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成长向年轻干部们
    2023/07/12
  • 本站讯 7月9日,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霍胜勇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交流。校长于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国内合作工作办公室主任周珊珊出席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学校宣传片《蓝色华章》。于志刚对霍胜勇一行来校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几年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重点介绍了学校围绕“透明海洋”“蓝色粮仓”“蓝色药库”开展的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回顾了自2021年双方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开展的合作交流情况,期待双方围绕海洋牧场主题,设计水产养殖全链条合作平台,建立交流机制,寻求更多合作机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霍胜勇向中国海洋大学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交疏浚(集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海洋作为感情的纽带把双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海洋工程、海上作业等方面合作交流密切,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把海洋牧场项目作为落实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行动,共同成立课题组,研讨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销售模式,解决深远海养殖技术难题,实现合作共赢。麦院士指出,海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