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本站讯7月19-20日,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剑敏一行先后走访山东科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则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淄博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心、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精酿啤酒智能制造及酿酒师培训基地等校友企业、合作企业进行调研交流。王剑敏代表学校对各企业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示肯定,对企业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表示感谢。他谈到,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希望校企双方同心同向、加强联动,提高人才供需对接效率,全力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共同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达集团董事长、199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友刘锋杰,齐都齐都药业董事长郑家晴等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期待进一步加深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探索服务社会新模式,促进校企双方携手共赢。期间,王剑敏与企业校友代表以及在企业实习、实训、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勉励同学们加快角色转变,为企业发展及社会进步贡献海大人的力量。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教育基金会办公室有关同志参加上述活动,并将持续推进暑期相关系列走访活动。通讯员:唐蜜苡
    2023/07/22
  • 本站讯7月17至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2021—2023年度高校保卫科学研究课题中期验收暨学术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协会承办。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范其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范其伟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兄弟高校长期以来对海大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范其伟指出,本次会议聚焦“科学引领进步,安全护航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总结、研究交流,对相关课题进行验收,对提升高校保卫科学研究水平、推进新时期平安校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范其伟强调,安全稳定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把平安海大建设作为实施新时代海大系列工程的重要内容,从保障学校事业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大局出发,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推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环境。范其伟希望高校安全保卫战线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扎实做好校园安全
    2023/07/22
  • 本站讯7月20日,202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海洋大学分营、海洋科学专题营开营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勇出席仪式并致辞,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秦云鹏宣布开营。 刘勇在致辞中向广大营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办学历史及学科特色。他指出,中国海洋大学近百年来建设了卓越的涉海学科,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文化,赢得了“学在海大”的社会美誉,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将所学所悟内化为前行动力;二是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树立独立思考、躬身实践的宝贵品质,奔赴星辰大海,拥抱科技未来;三是开拓视野、提升素养,在科学营活动中培养严谨自律的习惯,为将来在科学研究中施展才华打下坚实基础。 来自东营市第一中学的孙晨溪同学作为营员代表发言,她向活动组织方表达了衷心感谢,表示将通过此次科学营更好地感受大学历史文化,了解前沿的海洋科技,锻炼实践能力。 学校团委书记张欣泉主持仪式,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宋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综合管理处副处长王敏共同为高校科学营中国海洋大学分营、海洋
    2023/07/19
  • 本站讯7月14日至15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国海洋大学干部师生热切关注,反响热烈。学校召开会议部署安全稳定工作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张永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高校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深受鼓舞,坚决贯彻落实,将进一步强化落实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健全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落实主动防御技术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网络安全通识课程,注重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推动网络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讨论理线方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孟凡: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坚持宣传工作“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根本任务,着力优化宣传工作格局,讲好海大故事,展现海大形象
    2023/07/18
  •   本站讯日前,在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58届会议上,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唐勇当选新一届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副主席。这是自该委员会成立26年来中国籍委员首次代表亚太国家进入主席团决策层。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由21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选出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或水文测绘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审议沿海国基于科学提交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并提出建议,沿海国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划定的大陆架界限有确定性和拘束力。根据委员会席位分配,其中6名委员来自非洲国家组,5名委员来自亚太国家组,3名委员来自东欧国家组,3名委员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组,3名委员来自西欧和其他国家组,主席团来自西欧、亚太、非洲和拉美国家组。通讯员:时振波附:唐勇简介  唐勇,1993年至2000年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现任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中国籍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大陆架划界研究,是自然资源部、浙江省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非大陆架国际合作首席科学家,于
    2023/07/18
  • 编者按:中国海洋大学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理论武装打头,贯通融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推动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开展。7月17日,教育部新闻办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主题教育进行时·高校在行动”栏目发布专题文章《中国海洋大学:汲取思想伟力 书写海大答卷》,介绍中国海洋大学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平台【中国教育发布】也于同日转发该专题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中国海洋大学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理论武装打头,贯通融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推动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开展。强化“三学”,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增长智慧能力  4月25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举行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式,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对理论学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作为鲜明主线贯穿主题教育的始终,在全面系统、深入思考、创新载体等方面做实功求实效,以理论大学习推动思想大
    2023/07/18
  •   本站讯7月17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分子合成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鱼山校区胜利楼举行。校长于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等出席仪式。  于志刚对分子合成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学校坚持“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在化学、药学及相关基础学科,先后引进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分子合成中心的成立,是学校推动化学基础学科提升和多学科耦合发展的一次创新性改革尝试。学校将从多方面支持分子合成中心建设发展,希望中心紧紧围绕基础合成化学研究的国际前沿,联合校内有生力量,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合成化学新高地,为学校药学、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中心主任徐涛教授汇报了分子合成中心的筹建过程以及发展定位。分子合成中心将面向基础合成化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以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合成化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合成新反应、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开发;物质合成的机制、规律与理
    2023/07/18
  • 在北海苑学生宿舍2号楼维修改造施工现场本站讯7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到崂山校区修缮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学校暑期修缮工作,看望慰问现场工作人员。基本建设处有关人员陪同检查。  张静一行先后到教学楼五区和七区卫生间改造、北海苑学生浴室升级改造和北海苑学生宿舍2号楼、9号楼、13号楼维修改造等项目施工现场,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项目预算、维修计划、工期安排、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汇报,详细了解各修缮工程进展情况,现场检查项目安全管理措施,并就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等提出指导意见。  张静对学校暑期修缮工作有序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对暑假期间坚守一线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表示慰问。她指出,今年暑期修缮工作围绕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方面开展,项目数量多、工期紧张、情况复杂,各相关单位要加强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倒排工期进度,细化施工组织,加强跟踪监督,既要保证工程质量也要保证安全生产,还要保证按期完工,务必争分夺秒完成学生宿舍维修改造、教学楼卫生间改造、学生浴室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确保新学期投入使用,为广大师生创造更为舒适便利
    2023/07/18
  • 本站讯为加强学校暑期安全管理工作,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稳定,7月11 -13日,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副校长王剑敏、范其伟、魏志强分别带队,在崂山校区、西海岸校区、鱼山校区、浮山校区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学校领导来到实验室、危化品仓库、学生宿舍、食堂、配电室、警务室、工程建设现场,向暑期坚守一线的教职员工表示慰问和感谢,全面深入检查了暑期值班值守、安全措施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方面情况。田辉强调,今年暑期留校的学生较多,各单位要切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和校园安全工作,共同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愉快的暑期。要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安全检查巡查,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守牢校园安全底线;要加强生活服务保障,营造安全便利舒心的校园生活环境。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基本建设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西海岸校区建设指挥部、西海岸校区运行管理部、后勤保障处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通讯员:商允双 图:赵奚赟 刘莅 袁艺在崂山校区西校门检查工作在崂山校区海洋与大气学院检查工作在浮山校区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检查工作在鱼山校区海
    2023/07/15
  •   本站讯 2023年7月9日至15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主办、崇本学院承办的2023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国际暑期学校在青岛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0所学校的42名学生顺利完成本次暑期学校所有课程。此次国际暑期学校以“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大数据分析”为主题,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的优势及青岛这一海滨城市的特色开展,旨在搭建地球科学领域拔尖学生的跨学科跨基地交流平台,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地球系统视角下的海洋实践技能和海洋强国情怀。  7月9日上午,国际暑期学校开班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行知楼3楼崇本学院开放空间举行。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宋宇然致欢迎词。崇本学院院长高会旺教授宣布开班,希望参与此次国际暑期学校的各校优秀学子能够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加强交流、结成友谊,期待此次国际暑期学校成为各校优秀学子一生难忘的经历。  2023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国际暑期学校为期一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科学领域系列前沿讲座与短课程,“东方红3”船海洋科考,崂山地质考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技大楼、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等认知参观以及近现代青岛探索实
    2023/07/15
  •   本站讯七月的岛城风景如画,美丽的校园夏意盎然。7月16日,“向海洋”2023中国海洋大学校友子女夏令营如期举办。30名朝气蓬勃的“海二代”走进了父母当年求学问道的地方,满怀憧憬,齐聚海大园。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张静出席开营仪式并授旗。  开营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所有营员分组开展“破冰行动”和主题班会,并登台进行团队展示。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友会秘书长刘召芳致欢迎辞。她首先对“海二代”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友会的基本情况。她勉励各位营员向父辈学习,脚踏实地,勤学不怠,让梦想绽放在最广阔的天地。  刘梓钰同学及2009级MBA专业卢绪海校友分别代表营员和营员家长发言,感谢学校和校友会给予“海二代”们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在此次夏令营中收获友谊、获得成长。  此次夏令营精心设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参观学习和互动交流活动。营员们走进校史馆,参加校史及海洋知识竞赛,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畅游鱼山校区,用心感受百年校园的厚重和魅力;登上全球最大静音级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船,近距离参观驾驶室、实验室、船舱、甲板及船员生活区等,观海听涛
    2023/07/15
  • 【编者按】2023年7月16日上午8点10分,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节目就“日本排污入海在即,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隐患?”制作专题节目“排海之祸”。节目中现场视频连线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王悠教授谈观点。王悠教授表示,这个核污水中含有的60多种核素,包括现在只报道出来的30多种,对于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都存在潜在危害,它主要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此外,进入到人体或者生物体内的核素,有内照射这样的特征,在身体内部可以对机能,比方甲状腺、血液、遗传物质,都会产生损伤,所以像这种不可预知的,或者没有确切数据来证明的危害,日本政府是选择性失语,他只是通过一次调查的瞬时数据来说明它没有危害,实际上是不科学的,没有理论支撑。专访如下:
    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