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本站讯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中国海洋大学17项项目获批立项,其中一般项目11项,青年项目6项,立项率达20%,立项数同比增长55%。本年度,学校7个文科学院均获立项,项目涉及党史·党建,管理学,应用经济,语言学,中国文学, 中国历史,法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11个学科。学校文科科研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顶层设计为指导,以海洋特色为引领,以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多措并举推进文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聚焦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持续做好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各类高层次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以重大培育项目为引领,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和学术外译培育专项等多种资助类型相互配合补充的校内科研项目培育体系”;健全优化“立项前培育、论证,立项后开题、检查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服务模式”,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未来,学校将不断提升人文社科项目过程管理与服务工作能力,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充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申报质量,助力文科发展再上
    2023/10/08
  • 本站讯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关于下达2023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鲁科字[2023]98号),经过前期谋划布局及数轮汇报、答辩,中国海洋大学组织申报的“海底电缆挖铺埋一体化高端装备自主研制及产业化”“海工装备耐蚀耐磨高强韧钢板开发与示范应用”“多参量分布式光纤智能传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示范”等3项项目获批立项,经费5913万元,项目与经费数均位列山东省第一。自2020年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学校两年间已获批3个项目,经费2.51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研制出3大高端装备、获得5个贝类国审新品种,有效地支撑了山东省蓝色种业、高端海工装备等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竞争也愈发激烈,省委、省政府及科技厅对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筹领导下,学校科技处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按照充分凝练学校优势、整合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科教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协同各项目组精准摸排全省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牵引
    2023/10/08
  • 本站讯为期16天的第十九届亚运会于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海洋大学培养的多位运动健儿在现代五项、铁饼、拳击、女子沙滩排球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5金2银1铜的好成绩。  在现代五项项目中,2022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张明煜获得个人赛、团体赛两枚金牌,2021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陈琰获得男子团体决赛亚军。在铁饼项目中,2023级运动训练本科生姜志超以61.04米的好成绩获得银牌。在女子沙滩排球项目中,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董颉获得铜牌。在拳击项目中,学校优秀校友李倩、杨柳、杨文璐分别在女子75公斤级、女子66公斤级、女子60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金牌。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推动深化体教融合,基础教学中心主动对接国家及地方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校地合作、制度创新,积极探索竞技体育队伍的建设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育人成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海大力量。通讯员:刘仲强 王毅
    2023/10/08
  • 本站讯2023年10月1日至2日,学校三亚海洋研究院举办“扬帆海之南 行远东方红”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校友子女海洋认知实践活动,120余名校友和“海二代”校友子女从三亚南山港码头登上“东方红3”船参加活动。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海南省分会参与组织此次活动。活动举办正值国庆节期间,校友们在“东方红3”船上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大家齐声高唱国歌向国旗敬礼,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碧海蓝天间高高飘扬。升旗仪式上,校友子女围绕“我的家 我的国”发表国旗下的演讲,他们分享了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关于“大海”和“海大”的故事,抒发了兴海强国的伟大理想,大家纷纷表示要以父母为榜样,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升旗仪式结束后,大家深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旋律久久回荡在甲板上。在“东方红3”船上举行升国旗仪式随后,全体成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习,参观了“东方红3”船的各个功能区,观摩CTD水样采集和生物拖网海上作业,并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认知等主题,举行趣味海洋知识竞赛。在“东方红3”船上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登船出海之余,广大校友及其子女们还现场参观了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变
    2023/10/04
  • 本站讯9月26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科学工程学部代理部长David Lewis,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纳米技术首席教授乔世璋,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郭再萍访问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会见了来访客人,就深化两校合作座谈交流。于志刚对Lewis部长、乔世璋院士和郭再萍院士的来访表示欢迎,简要回顾了学校与阿德莱德大学友好交流历史,并对乔世璋教授和郭再萍教授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表示祝贺。他希望两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良好基础上,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推广至其他学科,探索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师生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深化两校交流合作。Lewis部长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充分肯定两校在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希望可以和海大在更多学科领域深入交流、强强合作,更好地融合两校教育资源,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随后,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德学院等单位与阿德莱德大学代表就推动学生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关未来合作领域和形式达成一致。。学校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德学院、等单
    2023/09/28
  • 本站讯9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一行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就极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工作进行调研交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孙波、副主任张体军等会见了李华军院士一行。李华军指出,极地科考与权益维护是国家重大战略方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极地科研、条件保障方面作出的贡献令人敬佩。面向极地的极端环境对材料、工程装备开发提出的全新的需求和挑战,建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极地科考、极地材料、极地工程和极地装备等,继续深化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孙波对李华军院士一行表示欢迎,并对双方在极地环境材料开发与现场试验评价方面的前期合作予以肯定。他分析了我国极地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希望中国海洋大学海工装备及材料学科在服务极地开发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会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业务处处长魏福海介绍了极地中心的科研方向及科考站情况,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崔洪芝教授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优势学科方向及极地环境材料开发方面的研究基础与科研成果。双方就进一步开展极地环境试验、现场腐蚀监测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就第40次中国南极科学考
    2023/09/28
  • 本站讯9月27日,学校召开“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援派教师欢送会,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出席欢送会。卢光志对左金梅、李军两位老师积极助力西部高校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和大爱表达了敬意和感谢。他指出,银龄教师支援西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左金梅老师继前年支教西藏民族大学后今年再次报名,其情感人。他结合在塔里木大学援疆三年的经历,特别是作为“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建言者、推动者,深感这项工作对西部高校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两位老师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将宝贵的教学、科研经验带到塔里木大学,助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也要学习“兵团精神”“胡杨精神”,拓展生命疆域、激发生命状态、放大人生格局、提升家国情怀,用出色的工作成为学校与塔里木大学的桥梁和纽带。最后,卢光志向两位老师送上了深切祝福,还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探索更广泛的援助方式,制定完善政策,为今后工作开展打好基础。离退休党委书记崔晓雁介绍了学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开展情况。2021年学校作为第二批高校向西藏民族大学派出了第一位支援西部教师左金梅教授,2022年派出了孙即霖教授支教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2023年教育部等
    2023/09/28
  • 本站讯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与崂山实验室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Intelligent Marine Technology and Systems(以下简称IMTS,中文名称《智能海洋技术与系统》)、由中国海洋大学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Marine Development(以下简称MD,中文名称《海洋发展》)在Springer Nature国际出版平台正式创刊出版。IMTS、MD两本国际学术期刊通过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方式向全球发表相应学科最前沿的研究进展。IMTS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和崂山实验室学科优势与科研平台,全角度涵盖“人工智能-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包含海洋人工智能和海洋大数据、海洋环境感知、海洋装备及工程等三大学科领域,致力于创办人工智能与海洋技术交叉研究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期刊。MD是由中国海洋大学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的学术期刊,聚焦海洋经济管理、海洋资源环境和全球海洋治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打造覆盖“海洋经济管理-海洋资源环境-全球海洋治理”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英文期刊。IMTS、MD的创办既为国内外相关领
    2023/09/28
  • 本站讯9月28日,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平义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调研。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勇出席调研座谈会。  刘勇对王平义一行到校调研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与建设进展。他指出,面对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机遇,两所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解决产业关键共性问题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切实可行的合作点。希望双方加强交流互动,深化务实合作和资源共享,携手提升两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王平义简要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他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在打造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成效显著,工程技术学科尤其是海洋工程方向发展迅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学习借鉴土木水利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深化双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校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互利共赢。  会上,学校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福顺,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院长杨胜发、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院长盛进路先后进行了交流发言,双方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学校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
    2023/09/28
  • 本站讯强台风是指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4~15级的热带气旋,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极端天气现象,常会引起强风、暴雨、洪涝和风暴潮等极端灾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多年平均而言,强台风在秋季发生最为频繁,但最近几年间,强台风越来越多地在盛夏发生,例如今年7月23日的“杜苏芮”、2021年7月21日的“烟花”以及2020年给浙江温州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强台风“黑格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强台风的季节性特征是否已发生改变?若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否与人类活动相关?从科学角度厘清这一问题,对于人类社会加强对极端天气的认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日,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宋丰飞教授联合海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在强台风季节循环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利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数据,揭示了强台风在最近几十年呈现显著的季节提前特征(图2),且这种季节提前的变化主要由温室气体强迫驱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自然》)以“Seasonal Advance of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s in
    2023/09/28
  • 本站讯9月27日至28日,中国海洋大学“化学与海洋”未来科学家论坛举办。本次论坛由研究生院主办,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200余人参加论坛。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范其伟、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科学工程学部代理部长、化学工程学院院长David Milton Lewis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范其伟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学校发展、办学理念等方面情况,希望“未来科学家”学术论坛成为广大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在未来科研道路上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不断推动学校和各兄弟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乔世璋教授和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David Milton Lewis教授作特邀报告论坛围绕“化学与海洋”主题,分为“化学、化工、环境和海洋”四个方向展开,目的在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启迪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开放的学术科研氛围。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乔世璋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李伟华教授、山东大学张进涛教授、清华大学唐城副研究员等11位国
    2023/09/28
  • 回顾学校留学生教育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4年,学校创立之初便招收了来自南洋和朝鲜的9名留学生。1960年,学校招收首批来自越南的本科留学生。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