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11月10日,党委书记田辉调研保暖保供和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作,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林旭升参加活动。调研水电运行中心运行情况田辉先后来到崂山校区水电运行中心、综合体育馆主馆、1号换热站、五子顶和校史馆外平台改造工程现场,详细了解学校供水、供电、供热设备的运行情况,实地察看综合体育馆主馆改造、五子顶景观改造和校史馆外平台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听取学校保暖保供和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作汇报,并亲切看望慰问一线员工。调研1号换热站运行情况田辉对学校保暖保供和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感谢大家辛勤工作。他指出,保暖保供工作是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学校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要做好统筹安排,确保师生温暖过冬,保障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用能。要进一步完善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健全校内外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守牢安全底线,为学校各项工作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坚强保障。田辉指出,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作既是学校迎接建校100周年的重要任务,也是增进师生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要深入
    2023/11/18
  • 本站讯11月5日至15日,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学子代表山东队参赛。首届学青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在本届学青会中,海大运动健儿们展现出卓越的实力,为学校再添荣誉。姜志超同学(第二排左三)获女子铁饼项目金牌徐放同学(中)获男子大学乙组100米蝶泳项目金牌在女子铁饼项目中,2023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姜志超稳定发挥,斩获金牌。在游泳项目中,2022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徐放以52秒37的成绩打破尘封16年之久的全国学运会男子蝶泳记录,斩获两枚金牌,在其他游泳小项中中国海大学子获5枚银牌和8枚铜牌。在女篮项目中,2020级运动训练专业吴梦洁、刘紫琪和2021级运动训练专业王钊琦代表山东队参赛,取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女排项目中,中国海洋大学作为山东女排组队学校,带领队伍进军学青会比赛,取得了全国第六名的好成绩。学青会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两项赛事合并而来,是体教融合背景下首次合并举办的重大综合性体育赛事,是检验体教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学校全面落实立
    2023/11/17
  •   本站讯 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10月31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陈奕彤副教授撰写的题为《适应保密工作形势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国家保密法治体系》的理论文章。文章认为:此次保密法修订,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对保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保密事业发展、完善国家保密法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秘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保密工作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自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海洋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为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政策支撑。  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保密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设立了网络空间安全与保密学科点,形成了保密技术、保密管理、保密法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保密教育体系,为全国各级保密相关部门和机构输送了大量保密专业优秀人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完备师资队伍,派遣多名优秀教师积极参与相关业务轮训,协助
    2023/11/12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明华教授课题组等在国际综合顶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ing a class of dual atom materials for multifunctional catalytic reactions” (开发系列可用于多功能催化反应的双原子材料)的研究论文。发展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低碳绿色制氢路线之一。氧反应及氢析出反应是其核心反应,涉及到多质子-电子耦合过程,动力学较为缓慢,故亟需发展高效稳定的低成本电催化材料以提高其转换效率。目前单原子催化剂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和配位环境可调等特征,成为新能源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双原子催化剂作为单原子催化剂的延伸,是单原子和纳米颗粒/团的连接桥梁,在协同驱动更复杂的多步催化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合理设计双原子催化剂的形成机制尚不明晰,普适性的合成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以上难题,中国海洋大学黄明华教授等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可实现从金属Co纳米颗粒到CoN4单原子再到Co2N5双原子的雾化
    2023/11/12
  • 本站讯11月11日,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连云港分会(以下简称“连云港分会”)成立大会在连云港召开。中国海洋大学校长、校友会会长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张静,江苏海洋大学副校长申欣出席成立大会。连云港分会第一届会员等50余位在连云港工作和生活的校友代表欢聚一堂,共叙校友情、母校情。  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连云港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并选举阎斌伦为会长,许贺为秘书长。于志刚向首届会长阎斌伦授连云港分会会旗。校友会苏州分会秘书长高志俊代表兄弟分会致贺词。  张静代表学校和校友会讲话,对连云港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她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和校友工作开展情况,充分肯定了校友们为连云港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为提升母校美誉度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她指出,连云港分会的成立,标志着连云港校友们在交流感情、共享发展、感恩母校方面有了更好的平台。希望在第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连云港分会保持与学校校友会的紧密联系、保持与各兄弟分会的交流互动,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展现分会风采,成为促进校友与母校联系交流、学校与地方合作共赢的坚实平台,
    2023/11/12
  • 本站讯2023年11月8日,第十一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暨2022年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三亚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于志刚应邀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中国海洋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海洋优秀科技图书2项。  中国海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陈连增,三亚市副市长张长丰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兴伟主持开幕式和颁奖仪式。本次论坛以海洋强国战略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海、深空、深地”海洋科学技术与装备设备优先发展方向为主题,由中国海洋学会、三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协办,会期3天,有2个主论坛、10个分论以及国际海洋科学技术装备设备展览会,涉及热带海洋环境与岛礁可持续发展、海洋卫星组网观测与应用、海洋测绘与南海生态保护等多个议题。  会上,举行了2022年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202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5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33项,海洋优秀科技图书35项。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董云伟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潮间带贝类地理分布格局及适应机制研究”荣获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3/11/10
  •   本站讯2023年11月3-5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全球视野中的教育政策论坛暨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生论坛在青岛举办。来自亚利桑那大学、雪城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东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近4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教师、50多位研究生参加本届论坛。杨茂椿、李军、周连勇致辞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茂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教育是强国的战略先导,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深刻影响全球教育进程。他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中国教育政策的国际影响和示范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教育贡献。他介绍了学校在建设特色显著世界一流大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期待通过学术思想的交锋和碰撞,共同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新贡献。  协办方、青岛大学副校长李军是第三次参加全球视野中的教育政策论坛,他高度肯定了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大学在两校研究生论坛基础上举办的国际会议,见证了论坛和同学们的成长。协办
    2023/11/08
  • 本站讯11月1日至5日,第二十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iGEM)决赛在法国巴黎凡尔赛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参赛团队OUC-China继2017年以来连续5年斩获金奖后再次荣获国际金奖,并首次获得Best Hardware单项提名奖,海德学院参赛团队OUC-Haide首次参赛并荣获国际金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OUC-China团队中国海洋大学海德学院OUC-Haide团队2023年iGEM团队OUC-China由海洋生命学院2021级本科生吴情雨、金珈羽、刘顿、谯望、马雯琦、姚心语、李佩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梁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徐驰皓组成,指导教师为海洋生命学院刘光磊教授;OUC-Haide由海德学院2021级本科生马洪跃、张嘉硕、乔羽飞、贺靖、孙俊腾、苏益弘、刘玥辰、郭小佳、孙圆圆、周珂、赵芮组成,指导教师为海洋生命学院李春阳老师。今年,OUC-China团队重点关注高值中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绿色低碳生产的挑战。中链脂
    2023/11/08
  • 本站讯11月3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全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青岛能源所所长吕雪峰,校长于志刚出席仪式并讲话。于志刚对吕雪峰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校近几年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对青岛能源所抢抓发展机遇,与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他指出,当前双方在人才联合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希望双方未来在团队建设、重大项目攻关、创新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对外合作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持续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吕雪峰首先非常感谢中国海洋大学长期以来给予青岛能源所的大力支持,同时对中国海洋大学取得的各项成就表示赞赏。他指出,双方在科技联合攻关、研究生联合培养、“菁英班”建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接下来青岛能源所将紧抓“三位一体”发展机遇,通过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主动谋划布局,在人才培养、平台开放共享、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会双方就推
    2023/11/06
  • 本站讯11月3日下午,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经理刘爱芳一行来到中国海洋大学进行调研座谈,副校长刘勇出席座谈会。刘勇对来访的刘爱芳一行表示欢迎,向中国农业出版社多年来对学校教材建设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学科专业优势、未来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他希望中国农业出版社今后给予学校更多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参会的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谋划教材建设工作,与出版社共同打造更多优质特色教材。刘爱芳介绍了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及其行业优势,希望通过调研交流进一步了解学校、涉农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各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思考与举措等,以期对学校教材建设有更多支持与合作。教务处副处长辛远征介绍了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优秀教材出版与获奖情况、学校政策支持与保障以及“十四五”期间教材建设计划。海洋与大气学院副院长陈旭、水产学院副院长温海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振兴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教材建设情况与整体规划。与会人员就教材编写出版、数字教材建设、耕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未来开展更深更广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学校教材事业发展达成一致。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方奇
    2023/11/06
  • 本站讯11月1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分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卓明,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国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寿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永强,分党组成员雷阳,学校副校长魏志强出席仪式。田辉书记致辞田辉对王卓明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对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一流大学建设一定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之大者”。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不断强化使命担当意识,着力完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新时代服务社会的海大经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作了专门部署。粮食和物资储备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服务好这项工作,就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服务“国之大者”的重要体现。当前双方在农业强国问题研究、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干部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希望双方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重大战略与政策、管理技术创新和队伍
    2023/11/06
  • 本站讯近日,山东省海洋局网站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获奖成果和人选的公告》,中国海洋大学共获奖11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青年海洋科技奖1人,获奖数量位居首位,充分体现了学校在省海洋科技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学校获奖项目分别为:水产学院董双林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暖温带深远海鲑鳟鱼类养殖模式构建与示范”、水产学院张崇良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山东近海渔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演变与修复策略”荣获一等奖;医药学院于日磊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洋芋螺多肽的结构优化与作用机制研究”、海洋生命学院赵妍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耐受高CO2烟气微藻的选育及固碳速率研究与应用”、工程学院张茴栋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极限波浪演化机理及诱导船体结构失效机制研究”、医药学院李平林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洋天然产物多靶向预测及其精准识别研究”、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徐继尚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黄河三角洲海堤稳定性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荣获二等奖;水产学院李贤教授荣获青年海洋科技奖。水产学院董双林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面向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战略需求,首次提出了利用暖温带深远海深层冷水养殖鲑鳟鱼类
    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