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岩石、矿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是地球演化的信息载体,也是地学科学家揭示地球奥妙的“珍宝”。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里,就有这样一座“藏宝阁”——“地质陈列馆”。馆里的一件件陈列品不仅生动体现了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学科特色,也记录了学院75年的发展历程。  本期“院系探宝”邀请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王厚杰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三位副院长韩宗珠教授、李三忠、李予国担任访谈嘉宾,以这些各具特色的地质标本为载体和线索,带大家深入了解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体悟“涵海励志,博古崇今”的院训内涵。《院系探宝之走进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演职员名单主持嘉宾:王厚杰访谈嘉宾:韩宗珠 李三忠 李予国出 品 人:张 静总 策 划:陈 鷟策  划:孟 凡 梁纯生 王琳舒制 片 人:孟 凡制片统筹:王琳舒总 编 导:赵海磊责任编辑:李华昌文  案:毕乃双摄  像:刘玉松 吴 涛 赵海磊后期制作:赵海磊美术设计:袁 艺 刘 莅道  具:曾 洁片 尾 曲:《宛如初见》作  词:王琳舒作  曲:刘世杰编  曲:赵晓凯演  唱:王琳舒 刘世杰音乐支持:塔岩唱片纪念品支持:青岛锦慧盛源生物科技发展
    2021/08/22
  •   本站讯2021年8月21日,在青岛秋风习习的凉爽中,中国海洋大学迎来首批学生返校,海大园又热闹起来。2021年夏季-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和新生报到于8月21日—9月1日按照省内-省外、新生-在校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类别分5个批次错峰返校(报到)。  符合返校条件的省外学生,在校门核验返校码、健康码(行程码)以及测温后进入学校。学校安排专人从8点-22点在校门进行核验工作,22点后有值班人员,确保全天24小时在岗。  保卫处通过合理设置学生返校通道,严格规范学生入校流程、提前发布管控调流通知、积极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等措施,全力以“复”确保各批次返校复学工作安全、平稳、有序。  学校在崂山校区西北门、南海苑门、东海苑门;鱼山校区二校门;浮山校区东南区设置了核酸检测点。符合返校条件的省外学生到校后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  学校为方便学生,安排了循环的摆渡车接送同学从核酸检测点回到宿舍。司机师傅还贴心的帮同学们搬运行李。  学校还在各生活区设置了返校迎接点,辅导员和党员先锋岗的老师为同学们提供贴心、便利的服务。后勤对食堂、宿舍楼、院系楼、图书馆、浴室及整个园区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
    2021/08/21
  • 本站讯2021年8月19日8时,中国海洋大学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历经41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基础上,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东北部-吕宋海峡综合航次”第一航段任务,顺利返航靠泊三亚南山港码头。在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科考人员轮换及备航工作的基础上,“东方红3”船启航执行第二航段任务,船舶中心岸基保障人员赴三亚南山港码头完成系列保障工作。  第一航段共有来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十余家国内涉海单位的81名科考船队员参加,总航程约7340海里,各类观测站位62个,其中包括锚系系统回收布放25套次、海洋地质取样站位10个和海山精细化多学科综合作业区1个。上述观测站位和内容的开展获取了宝贵的、高质量的调查数据和样品资料,有效支撑了我国南海潜标观测网的多学科、精细化升级工作开展,为我国开展南海深层环流动力特征、南海地质沉积特征、南海亚中尺度过程动力学研究等提供了宝贵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还为我国开展南海海底生物种类分布、地质沉积特征提供了宝贵的柱状与表层沉积样品;也为开展海山特殊地形下多尺度动力过程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提供了精细化多学科综合观测数据,为本年
    2021/08/21
  •   8月19日,学校在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工作会,部署新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党委书记田辉强调,开学在即,做好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全校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组织动员全校力量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落实各项防控制度、措施,坚决打赢学校新学期开学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开学工作。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对相关工作作具体部署。卢光志主持会议。田辉要求,要始终坚持把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和服务全国疫情防控大局放在首位,坚持“宁可十防十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底线思维,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战备状态应对防控常态”的工作原则,确保“全校零传染,校园零感染”的工作目标。田辉从对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落实防控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是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落实师生返校工作要求。要及时跟进全国疫情变化,对师生返校周密安排、细致管理、科学防控。三是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落实好师生返校后的各项防控举措,防止出现“空白漏洞”。做
    2021/08/20
  • 本站讯8月18日下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战略部总裁张文林(1992级工业自动化专业校友)一行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就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助力西海岸校区建设等工作进行交流座谈。学校校长于志刚出席座谈。于志刚对张文林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讲到,双方自2019年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以来,合作不断深化,设立海大-华为“智能高性能计算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共同培养相关学科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开展全球科研技术合作。下一步,希望将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优势与华为公司通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紧密结合,推动海洋产业升级和科技突破,进一步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他指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内涵丰富,既要体现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也要体现精神和价值追求。希望华为公司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学校西海岸校区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张文林在讲话中介绍了华为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战略布局,以及与国内高校在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科研合作、自主创新四个领域的合作情况。他讲到,华为公司与海大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希望校企双方持续加强智能基
    2021/08/20
  • 卢光志副书记(右三)、吴强明校助(左二)带队在浮山校区开展迎接新生工作检查本站讯8月20日,学校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带队对三校区迎接新生工作开展检查,并就相关工作现场做部署。检查组一行来到学生宿舍、教学楼、一站式服务大厅、辅导员办公室、核酸检测点等区域,听取了相关单位负责人迎接新生的工作汇报,重点检查了宿舍条件改善施工的进展情况。卢光志提出,学部、各学院(中心)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各相关单位要对本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切实为学生营造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以良好的姿态迎接学生返校和新学期的到来。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基本建设处、后勤保障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检查。文:赵奚赟 赵海磊 图:赵海磊 刘玉松 赵奚赟检查组一行在崂山校区南海苑开展迎接新生工作检查检查组一行在浮山校区学生宿舍开展迎接新生工作检查检查组一行在鱼山校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展迎接新生工作检查检查组一行在鱼山校区教学楼开展迎接新生工作检查
    2021/08/20
  • “海漾”健美操队本站讯日前,在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操舞比赛中,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海漾”健美操队取得有氧舞蹈三级项目(大学普通院校组)特等奖、有氧健身操项目(大学普通院校组)特等奖的优异成绩。本次比赛由山东省体育局主办,城阳区人民政府承办,共有60余所学校报名参与,700余名大中小学生参与角逐。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届健美操赛由线下赛全面转为线上赛。青岛市健美操协会组织专业评委团现场打分,评选标准高、比赛过程严,对参赛选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通过基础教学中心体育系陆付祥老师的精心编排和同学们的刻苦训练,凭借出色的发挥和默契的配合,“海漾”健美操队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比赛,受到与会领导和裁判员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优异成绩。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管理学院与体育系从2020年起协同探索新时代体育育人新路径,通过培育特色体育社团,尝试“校队院办”的形式,为学生的兴趣发展搭建丰富开阔的舞台,“海漾”健美操队荣获学校第74届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第一名,牵引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下一步,管理学院将切实增强体教融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筑牢体教
    2021/08/20
  • 本站讯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项目评审结果近日公布,中国海洋大学共获批各类项目155项,获批直接经费10617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39.22%,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获批项目类型包括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81项,青年基金项目57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3项,专项项目1项。本年度学校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立项质量稳定提升,平均资助率达27.65%,高出全国10余个百分点,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前列。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实现重要突破,李三忠教授领衔的“海底古地貌动态重建”创新研究群体获批立项,是继2009年物理海洋和2012年海洋化学后,学校获批的第3个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这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在海洋主干学科的高层次团队布局,凸显了学校在海洋领域的优势地位;3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在微观生物学领域实现突破,对生命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至此学校已连续7年11人获国家杰青资助,在校国家杰青达24人;3名教师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
    2021/08/19
  • 本站讯8月14日下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校友会会长吴德星,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张静一行赴校友企业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走访调研。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涉外人才分会会长、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涉外律师领军人才、1988级英语专业张毅陪同参观,并向学校领导一行介绍了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运营和党建工作情况,以及与学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的情况。同时汇报了涉外人才分会近两年的工作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吴德星对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党建工作、工作业绩和专业能力予以充分肯定,对涉外人才分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学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与支持,各校友分会不仅是凝聚校友的重要平台,更是体现学校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的重要载体,起着汇聚社会资源、助力母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希望涉外人才分会能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分会特有文化和品牌活动,加强与青岛驻地各分会间互动交流,更好地助推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涉外人才分会代表及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考察和座谈。通讯员:唐蜜苡 张芮齐合
    2021/08/17
  • 本站讯8月13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汇与减碳降耗学术研讨会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科技处处长李岩主持会议。吴立新指出,助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海大方案”,要充分发挥学校海洋基础研究深厚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从四个方面布局: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海洋碳循环机理,探索极端气候变化;二是布局能源系统的深度脱碳,聚焦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三是探究负碳理论与技术,提升海洋碳增汇能力;四是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与建设性意见。学校将依托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发展研究院及相关二级单位,加快成立中国海洋大学碳达峰碳中和综合交叉研究中心,加强与优势企业合作,为国家和地方“双碳”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研讨会上,来自学校海洋、大气、化学、地球、环境科学、信息、工程、水产及经济领域的9位专家,围绕海洋碳增汇关键过程与作用机制、海洋碳增汇应用典型示范与碳循环监测、海洋新能源与生态增养殖在减碳降耗方面的替代效能3个主题分别作了报告。主题报告后,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就海洋碳汇与减碳降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通讯员:陈
    2021/08/15
  • 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共同主办的“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于2021年暑期在北京开展。中国海洋大学刘慧超、刘委昕、王译萍3名学生入选该实习计划,于7月19日至8月13日分别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数字人民币部开展实习。7月18日,“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要求,实习学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在机关政务实习的契机,学好一部党史、值好一班岗、读好一本书,深刻领悟总书记对大学生学习、实践、择业、发展的要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自觉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实习期间,三名学生政治立场坚定,积极主动开展党史学习,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严守各项纪律,勤奋好学,善于思考,踏实肯干,积极主动参加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展现了中国海大学子的良好风貌。同学们表
    2021/08/15
  •   8月9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深入贯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近期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秋季开学等工作。中国海洋大学分会场设在崂山校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线上参加视频会。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染性增强等特性,认真研判对学校疫情防控提出的新要求,封堵防控漏洞,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科学谋划秋季学期学生返校有三条硬性标准。学校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返校。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会议强调,一是要压实属地责任。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科学制定、动态调整秋季学期开学方案和疫情防控方案并及时上报,全面准备秋季学期返校工作。结合实际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物资、隔离场所等准备,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疫情风险能力。二是要从严做好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将疫情防控要求精准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对不同风险地区师生分类明确返校要求,做好开学返校前的健康监测及返校途中防护。三是要从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