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学术海大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电子工程学院李光亮副教授受邀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机器智能》)发表题为“Embodied intelligence: Realizing full body control of humanoid robots”(具身智能:实现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的论文。具身智能的理念与图灵1950年提出的人工智能概念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具身智能通过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物理实体的感知、动作和环境相结合,通过与环境交互获得更自然、更智能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人形(类人)机器人有可能成为最终的通用实体机器人。然而,当前大多数人形机器人设计都涉及集中式控制方法或聚焦于部分功能实现,使用传统机器人控制工程方法来控制所有肢体和关节的运动。由于缺乏适应性且效率较低,这种方法难以在实践中应用。最近,机器学习方法加速了智能实体代理的设计,深度强化学习解决了模拟和物理机器人(如高质量四足机器人)的复杂电机控制问题。李光亮课题组针对深度强化学习实现实体机器人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
    2024/09/12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孟祥超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active and robust alloy-based electrocatalyst by rapid Joule-heating toward ampere-level hydrogen evolution” (快速焦耳加热构建高效稳定合金电催化剂实现安培级制氢)的研究论文。
    2024/09/02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教授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在国内外语类顶刊《外语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发表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词汇流利性和丰富性的损耗研究》。本研究以动态系统论为理论基础,考察大学英语学习结束后学习者的词汇损耗状况,对其词汇流利性和丰富性发展进行跟踪研究,透过繁复芜杂的个体数据,揭示背后二语词汇系统损耗模式的普遍性,以及个体二语损耗的变异性和非线性本质。二语词汇的习得,常常伴随着词汇的遗忘、停滞或丢失。探讨词汇的习得和损耗成为了国际上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提升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结束后学习者词汇损耗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运用动态系统论,对学习者的英语二语词汇流利性和丰富性损耗情况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跟踪测试和研究。受试在大学英语学习刚结束(T1)时以及结束3个月(T2)、6个月(T3)和9个月(T4)时分别完成词汇流利性测试、口语话题任务和电影复述任务。研究者对所得数据进行词汇流利性与丰富性的指标分析与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一是在二语词汇流利性损耗方面,受试产出的VFT形符总数和均
    2024/09/01
  • 本站讯 近日,经济学院王垒教授(第一作者)和丁黎黎教授(通讯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机构纵向持股与商业信用扭曲治理——来自供应链层面的证据》在《经济研究》2024年第7期正式发表。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再次强调,要“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设定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之一。解决上述问题,不仅要完善银行对实体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支持的纵向资金传导机制,还要进一步畅通以商业信用为主导的横向资金传导机制。近年来,机构纵向持股现象在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为治理商业信用扭曲创造了可能。基于商业信用扭曲的表现形式,本文将其划分为冗余性扭曲和短缺性扭曲,然后结合共同所有权理论分析机构纵向持股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的内在机理,最后利用 2004—2022 年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冗余性扭曲中,机构纵向持股能够显著缩短商业信用期限,促使商业信用回流至融资成本较高的供应企业;在短缺性扭曲中,机构纵向持股能够显著延长商业信用期限,促使商业信用配置于融资成本较高的
    2024/08/28
  •   8月28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张晓华教授团队在微生物学顶尖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S-methyltransferase that produces the climate-active gas dimethylsulfide is widespread across diverse marine bacteria”(一种产生冷室气体二甲基硫的甲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多种海洋细菌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是海洋中主要的挥发性硫化物,在全球硫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氧化产物可作为云凝结核促进云的形成,减弱太阳光辐射至地表的强度,起到“冷室气体”的效果,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负调控作用。海洋中DMS的主要生物来源被认为是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的裂解。此外,甲硫醇和硫化氢的甲基化也能够产生DMS,但介导这一过程的关键酶甲基转移酶MddA主要存在于陆地环境中,在DMS大量产生的海洋环境中
    2024/08/28
  • 本站讯近日,国际知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了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海洋亚中尺度过程组网观测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首次基于学校自主研发建设的高分辨率潜标阵列和新一代干涉高度计卫星SWOT的联合观测,揭示了亚中尺度涡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证实了开阔大洋亚中尺度涡旋的广泛存在以及SWOT观测亚中尺度涡旋的潜力。海洋亚中尺度过程是空间尺度为1–10公里量级、时间尺度为1–10天量级的一类海洋运动,在大洋能量串级和垂向物质输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大洋环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是当前海洋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由于亚中尺度过程的时空尺度较小,对其开展观测极具挑战,当前观测资料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亚中尺度过程动力学理论与模式参数化的发展。为了在全球范围观测亚中尺度过程,美国宇航局和法国航天局合作研制和发射了新一代宽刈幅干涉高度计卫星SWOT(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并于2024年初发布了2公里分辨率Level-3的海面高度数
    2024/08/09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王杨课题组在四氢-β-咔啉不对称催化合成及其在海洋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nitrone cycloadditions enabling collective syntheses of indole alkaloids”(硝酮参与的对映选择性环化反应用于吲哚生物碱的集群式合成)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四氢-β-咔啉 (Tetrahydro-β-carboline, THβC) 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如利血平 (Reserpine)、育亨宾 (Yohimbine)和他达拉非(Tadalafil)等 (图1)。3,4-二氢-β-咔啉氧化物作为一类含有咔啉结构的硝酮化合物,在合成手性四氢-β-咔啉衍生物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然而3,4-二氢-β-咔啉氧化物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仍鲜见报道。图1. 含四氢-β-咔啉
    2024/08/05
  • 本站讯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mate(《气候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n Assessment of Convergence of Climate Reanalyses from Two Couple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 with Identical High-Efficiently Filtering”(两个基于相同高效滤波算法耦合同化系统的气候再分析收敛性评估)的学术成果,该成果由学校“筑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张绍晴领衔的多模式耦合同化再分析研究团队合作完成。耦合资料同化是用地球系统模式进行观测数据整合和预报初始化的过程,在气候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理是用耦合模式的动力学和物理学规律提取观测信息形成规则网格点上的物理变量分布,据此分析地球气候系统历史状态的演变,进而探究各种气候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并开展对它们的可预报性研究。当模式和观测系统更新时,二者相结合的过程将被重复,从而产生地球气候系统历史状态演变的“再分析”。地球气候科学的发展,就是“再分析”推动物理机制和可预报性认知进步,继而又发起新的“再分析”的
    2024/07/30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立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揭示了海洋中尺度涡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成果以“A more quiescent deep ocean under 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导致更加平静的深海大洋)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海洋环流是海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传输热量、水汽和碳等,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系统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阐明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环流的演化特征和调控机理,对准确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理论认为,全球变暖下,海洋上层层结加强会导致海洋上层大尺度平均流强化。受限于气候模式分辨率较低,已有理论忽略了海洋中尺度涡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这导致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动能变化的预估存在较大偏差。本研究利用中国海洋大学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分析了全球海洋动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尽管未来全球海洋上层大尺度平均流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但全球积分的海洋总动能不断减少(图1),这种
    2024/07/27
  • 本站讯7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等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Superconductivity in pressurized trilayer La4Ni3O10-δsingle crystals》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Nature同期在“新闻和观点”(NewsViews)专栏对该成果进行了亮点推荐和介绍。中国海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泮丙营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超导是一种宏观量子态,处于超导态的物质不仅没有电阻,还表现出完全抗磁性。超导材料可以被应用在电力传输、医学成像、磁悬浮列车、量子计算等领域,有望引领未来工业革命。超导应用的最大瓶颈是其较低的超导温度,发现高温甚至室温超导材料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一个“圣杯”,更是科学界孜孜以求的目标。1986年,J. G. Bednorz和K. A. Müller等人合成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并迅速引起了研究热潮,但其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至今仍不完全明确。几十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在其他体系中找到高温超导的迹象,以更深入了解高温超导机理之谜。直到2023年
    2024/07/18
  • 本站讯近日,学校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高珊教授课题组在DNA N6-腺嘌呤甲基化(6mA)的遗传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相关论文“Semiconservative transmission of DNA N6-adenine methylation in a unicellular eukaryote”(单细胞真核生物DNA N6-腺嘌呤甲基化的半保留遗传)发表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基因组研究》)。6m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DNA修饰,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也陆续被鉴定和发现,并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人、小鼠、线虫、拟南芥及单细胞的四膜虫、衣藻和早期分化的真菌中,调控6mA的甲基化酶或去甲基化酶已被系统鉴定和研究[1-7],但有关6mA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和调控机理的探索才刚刚起步。高珊教授团队主要以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四膜虫为研究材料,前期工作解析了6mA的分布模式、甲基转移酶及其在细胞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和调控通路,成果分别于2017、2019年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然而,6mA
    2024/06/28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张晓洁博士(第一作者)与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方钰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周京梅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商学院林开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How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Use Affects IT Project Team Creativity: Integrating Team Knowledge and Creative Synthesis Perspectives”(协作性技术的使用如何影响IT项目团队的创造力:基于团队知识和创造性整合的视角)在管理学国际顶级期刊MIS Quarterly(UTD24)在线发表。这是学校首次在该期刊发表研究成果。随着知识分工的持续深化,知识的占有和创造空前分散化,工作团队成为企业开展创新性工作的基石,IT项目团队即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工作团队。虽然IT项目团队等现代工作团队广泛依赖协作性技术完成创新性工作,但如何利用协作技术提高IT项目团队创造力以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知之甚少。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空白,该研究对现有的团队知识框架进行拓展,以识别协作技术的不同特征;并开创性地将创造性整合理论解码到I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