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主页显示

  • 本站讯百年岁月峥嵘,十秩弦歌不辍。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十月,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为全面做好服务保障、进一步浓厚校庆氛围、增强青年学子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团委共计招募1558名青年志愿者服务建校100周年相关活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校庆志愿服务是校庆活动基础性、保障性工作之一。自2023年10月启动建校100周年志愿者筹备工作以来,学校团委调研了12所“双一流”高校校庆志愿者工作内容,充分借鉴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志愿者工作方案。此外,还精心设计了志愿者服装及礼仪志愿者套装,受到广泛好评。为确保校庆期间志愿服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学校团委结合校庆相关活动实际需求,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原则,依托学部、各学院(中心)团委招募志愿者,形成建校100周年志愿者储备库,并设置志愿者工作办公室、庆典大会工作小组、文艺展演工作小组等11个组别体系化管理志愿者。为切实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学校团委邀请校庆工作办公室、保卫处、校医院、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及校外专家分别于10月10日、17日以跨校区线上连线、志愿者线下集中学习的形式开展了校庆相关活动
    2024/10/31
  • 本站讯近日,《自然资源部关于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公告》发布,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胜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殷晓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邢磊3位教授荣获2023年度自然资源青年科技奖。于胜尧教授长期开展俯冲带地壳深熔-花岗岩成因等方面的基础地质科研工作研究,形成了“俯冲带差异深熔与花岗岩成因”等代表性成果。构建了显生宙TTG岩石的碰撞高压深熔新成因模式;揭示了深俯冲陆壳差异折返过程中的深熔-岩浆转换机制;揭示不同性质深熔-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带构造转换的耦合关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入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殷晓斌教授以“新型星载微波遥感载荷复杂海洋环境精细化遥感和应用”为代表性成果,改进了L波段泡沫和粗糙海面辐射模型,被欧空局采纳为国际上首个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卫星业务化处理方法,被美国航天局采纳为新型卫星仿真算法;建立了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全链路仿真平台,实现了新载荷参数和反演精度等关键指标的分析和论证,为卫星工程研制提供了重要支撑;揭示了
    2024/10/31
  • 本站讯2024年10月23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工程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新楼启用仪式在崂山校区原工程楼2号楼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海洋工程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李华军,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勇出席仪式。  李华军在致辞中对关心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工程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发展的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有关师生和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学校海洋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站在新起点、面向新阶段,学校强化项目、平台、团队的一体化建设,支持建设了两个科研平台,集聚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思路探索新发展机制。面向未来,希望大家以国家重大需求、行业需求为牵引,以工程应用为落脚点,积极面向国家需求、行业需求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刘勇回顾了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工程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对新楼启用表示祝贺。他指出,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是助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学校迎来百年校
    2024/10/31
  • 本站讯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办的第十三届中俄北极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中俄两国的90余位政府部门、涉北极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下的中俄北极合作。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凌铁军,前俄罗斯北极大使及驻冰岛大使、现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副校长Anton Vasiliev等出席论坛并致辞。刘勇、凌铁军、Anton Vasiliev先后致辞刘勇在致辞中阐述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推进极地科学研究进程中取得的长足发展。他强调,第十三届中俄北极论坛的举办将有力拓展北极治理研究新视角,碰撞出更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逐步把论坛打造成为融合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教育合作、产业服务和建言献策的综合性平台。未来,中国海洋大学将继续推动与俄罗斯在北极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力争形成更多合作成果,为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海大贡献”。凌铁军在致辞中对中俄北极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论坛多年来在学术和民间层面为推动中俄北极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俄两国建交
    2024/10/31
  • 本站讯10月23日,在百年校庆之际,由中国海洋大学和崂山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期刊《智能海洋技术与系统(英文)》(IMTS)聘请加拿大皇家院士Witold Pedrycz教授担任期刊的名誉主编,聘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生教授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张孟杰教授担任期刊的顾问编委。  学校期刊社社长杨立敏对Witold Pedrycz院士、陈生院士和张孟杰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和海大期刊社海洋特色期刊群建设的总体情况。《智能海洋技术与系统》主编董军宇教授介绍了期刊的创办初衷、创刊历程以及期刊现阶段的发展情况。Witold Pedrycz院士表示,IMTS立意新颖独特,人工智能现今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IMTS应做好人工智能与海洋学科多学科交叉等刊载主题的平衡;陈生院士表达了自己对期刊的认可和支持;张孟杰院士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目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应用在各种领域,IMTS的主题可以涵括经济、环境、健康和社会等各个学科主题,也可以通过专栏的形式的刊载数据整理类型的文章。三位院士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们的加
    2024/10/31
  • 本站讯近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周航屹撰写的论文《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一部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指导性著作”的历史考察》在国内新闻学与传播学顶级学术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2024年第4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大量文献,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献,“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作为毛泽东首部新闻文献,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百余年历程中一部“指导性著作”。既往研究侧重于阐发其内容文本蕴含的思想价值,相当程度上忽略了著作自身的历史。该文以出版史视角考察其问世背景、编排考量和实际效应发现:《文选》的出版,以改革开放后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路线为根本前提,以毛泽东著作出版方向的拓展和新闻事业全面改革的需要为充要条件;编排考量强调“特殊的重要性、科学性、严肃性”,彰显出从新从精从严的编排特色;最终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实际影响,不仅为系统学习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提供了基础教材,而且成为新闻队伍加强政治教育、廓清“党性人民性之争”的思想武器,以及新闻界明确改革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
    2024/10/31
  • 本站讯10月25日,中国海洋大学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工作部署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党委书记田辉对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主持会议。田辉指出,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回信,全体海大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大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亲切关怀,饱含着对学校一百年来奋力科技兴国、谋海济国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度肯定,饱含着对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殷切嘱托和如山厚望,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使命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田辉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是指导学校站在历史新起点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回信精神上来。田辉要求,要立即行动,精心组织、
    2024/10/29
  • 本站讯10月28日,教务处对申请本年度结题的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展结项验收现场答辩工作。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的10位专家组成结题验收评审专家组,对学校承担的22项2020、2021年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和成果鉴定。各项目负责人分别围绕项目立项背景、主要问题、项目成果和实践效果、成果创新点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等向专家组进行了详细汇报。通过听取汇报、现场答辩、调阅结题材料和案例等环节,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考察,经讨论形成对各项目的验收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参与本次结题验收的22个项目结题材料准备齐全,立项以来各项目扎实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已完成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对各项目的成果深度凝练、持续培育、如何更好地发挥项目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此次结项验收工作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的一次检阅,对进一步规范、推动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值此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将以此次工作为契机,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规划与遴选,
    2024/10/29
  • 本站讯10月25日至27日,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中心,以及崂山实验室联合组织的“微板块构造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青岛举办。国内外百余位地球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围绕微板块构造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崂山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院士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国外院士有杜伦大学Gillian Foulger院士、萨尔茨堡大学Franz Neubauer院士、莫纳什大学Peter Cawood院士、罗马大学Carlo Doglioni院士、科廷大学/崂山实验室李正祥院士,国内院士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中山大学高锐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郑永飞院士出席研讨会,来信来电祝贺研讨会的院士有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香港大学赵国春院士、浙江大学杨树锋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等。此外,还有来自昆士兰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麦克马斯特大学、昆士兰大学、香港大学、崂山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2024/10/29
  • 本站讯10月28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承办的生态环境部2024年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国际研讨班结业典礼在崂山校区举办。青岛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丁安辉、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出席结业典礼。刘勇表示,在生态环境部的全程指导帮助,中共青岛市委、市委外办、有关驻华驻外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圆满完成了此次研讨班的各项任务,对此深表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建校100周年之际给全体师生回信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海洋事业、促进全球海洋合作、推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希望学校相关部门珍惜与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结下的深厚友谊,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持续深化与各国政府有关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的多领域国际合作。愿携手努力,共同为加快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丁安辉在致辞中向本次研讨班成功举办和各位学员顺利结业表示热烈祝贺,向中国海洋大学的精心安排和长期以来对青岛市国际交往合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谢意。期待各位学员学成归国后,充分运用此次的收获和感悟,为本
    2024/10/28
  • 本站讯10月26-2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主题为“教育政策、教育治理与新质生产力”的第四届全球视野中的教育政策论坛在青岛举行。此次国际会议是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与美国交流合作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东洋大学、AEMG研究院、麦可思公司、香港中文大学、香港都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30多所科教机构的80余位教师及60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本届论坛。本次论坛还特别举行了学术期刊对话与校友论坛活动。26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适逢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靶向“谋海济国矢志一流”的百年海大的未来发展,通过交流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观点与思想,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协办方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焕良对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致以祝贺,并分享了他对教育政策与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刻见解。协办方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孙祖兴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