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正光教授所在的科研团队,在海洋中尺度涡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以“Doubling of surface oceanic meridional heat transport by non-symmetry of mesoscale eddies”(《中尺度涡的非对称性使海洋表面经向热输送加倍》)为题进行了在线报道,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中尺度涡结构的非对称性对海洋表面经向热输送具有重要贡献,并阐明了中尺度涡非对称性特征的控制因素。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海洋中尺度涡引起的热通量在调节气候变化和再分配海洋吸收的热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中遍布的中尺度涡占据了海洋约90%的总动能,可以造成与大尺度环流可比的物质与热量输送。长期以来,中尺度涡经常被简化为轴对称涡旋,但实际海洋中的中尺度涡结构受自身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论而言其水平结构应具有不对称性。  科研团队结合卫星高度计和表面漂流浮标数据,研究发现海洋中尺度涡具有非对称性和指向性,涡
    2023/09/07
  • 本站讯9月4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司长刘金峰一行来到中国海洋大学进行调研交流。校长于志刚,副校长魏志强,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林旭升参加调研活动。魏志强对刘金峰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一直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作为国家海洋领域综合性一流大学,中国海大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高追求。特别是近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从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研判对全球及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下一步学校将积极发挥涉海研究的综合优势,在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方面持续攻关,推动海洋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刘金峰简要介绍了调研背景。他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食品领域具有显著学科优势,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人才优势,不断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解决关键问题的成果,以科技创新为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双方要在课题申报、成果转化、信息资源共享、高层次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相互支持,惠及民生,共同为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毛相朝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2023/09/06
  • 本站讯9月4日,阿斯利康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罗慧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交流,副校长魏志强出席交流座谈会。魏志强对罗慧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海洋和医药有着天然的纽带,海洋里的生物医药富集度非常高,但是目前全球仅上市了16种海洋药物,有2种由中国研发,均源自中国海洋大学(藻酸双酯钠,甘露寡糖二酸)。他结合对方合作诉求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的重要成绩以及工科学院专业设置、学生数量、中外合作办学等基本情况。希望双方寻找好切入点,持续加强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罗慧向中国海洋大学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阿斯利康青岛工厂的基本情况。她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希望双方在管培生项目、实习实训基地、校企科研合作、产教合作互访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为后期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打下坚实基础。座谈会上,刘雯介绍了前期青岛市与阿斯利康的合作基础,以及围绕阿斯利康打造青岛市医药产业链的布局等。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学生数量、中外合作办学等情况,随后双方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阿斯利康泰州工厂、青岛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区投资促进部
    2023/09/06
  •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领衔的海洋工程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也是学校连续第三次入选。团队主要成员研讨科学问题  该团队始终坚持立心立德、为国育才的大局观,将培养全面发展的海洋工程卓越创新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学生坚定心系“海洋强国梦”、 肩扛“谋海济国责”的信念。团队负责人李华军院士任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教指委主任委员,引领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组织成立全国高等船海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建“一体两翼三融合”海洋工程交叉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团队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科研方面,团队聚焦海洋强国战略与产业需求,解决了海洋工程设计理论、安全施工与运维中的系列技术难题,发展了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技术体系;开展系列化海上施工作业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动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升级。团队累计主持科研项目百余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工程领域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首个重大项目,主持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海洋资
    2023/09/05
  • 本站讯9月3日上午,格林纳达外交、贸易和出口发展部部长约瑟夫・安德尔一行到访中国海洋大学,外交部拉美司参赞胥琨、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林镔,校长于志刚、副校长刘勇出席会谈。于志刚对约瑟夫・安德尔部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优势及发展建设情况。他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办学,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一直积极拓展与海洋岛国的教育合作。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与格林纳达于 2018 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两国务实合作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海洋和水产为显著特色和优势,格林纳达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期待双方在人才培养、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为加强两国教育合作和促进中格友好做出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约瑟夫・安德尔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格林纳达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遗产,而中国在蓝色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学校在高水平海洋教育研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期望通过交流和磋商,在海洋能源开发利用保护、水产养殖技术、港口沿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双方在蓝色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可以挖掘和发
    2023/09/05
  • 本站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科学技术处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切实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暑假期间,广大科研工作者抢抓时光,在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科技创新,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大动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 为切实提高校级自然科学研究基地建设质量和学术核心竞争力,支撑和完善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处组织开展了校级科研基地优化整合工作,共涉及11个二级单位,21个校级科研基地。通过调整、充实、整合、撤销等方式,推动校级科研基地形成动态调整、高质量发展的合理布局,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将校级科研基地打造成创新策源地。中国海洋大学与长沙矿冶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有序有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学校与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和重点科研平台联合共建协议;成立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据采集技术分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研究中心揭牌;中国海洋大学—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山东省地震局共建“海洋地震监测与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
    2023/09/05
  • 本站讯近日,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全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以及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我校外国语学院党委入选“全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教工党支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全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经济学院金融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入选的4个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照标杆院系“五个到位”、样板支部“七个有力”、工作室负责人在党建和业务方面带头示范的要求,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外国语学院党委是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学院5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处于本学科全国前列,学院教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材
    2023/09/05
  • 本站讯9月2日,学校召开了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现场核查会。科技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现场核查组到校考察学校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科技部平台中心研究员、核查组组长徐振国,副校长王剑敏出席会议。王剑敏首先向核查组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校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他提到,学校高度重视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推动大型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共享平台建设,形成校、院联动的良性机制,有效提高了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的使用效益,提升了办学成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他表示,学校将认真听取科技部、教育部和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将其转化为持续推动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有力举措。徐振国介绍了本次现场核查的目的和方案。他提到,科技部开展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现场核查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的重要环节。通过推动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提高使用效率,使大
    2023/09/04
  • 2023年8月25日-28日,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主办,陆军军医大学承办,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协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本科院校总决赛在重庆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学生团队获得全国铜奖。 本届竞赛设大学生医学基础创新研究论坛和大学生医学基础实验设计论坛两个类别,首次增设“一带一路”国际论坛。自4月份启动以来,全国共有1732支队伍经校级选拔进入复赛。经过基础临床、预防医学、中医药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一带一路国际赛道的激烈角逐,最终554支队伍进入决赛。 本次比赛中,由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刘云章、卢玲老师指导,2022级药学专业本科生央乾拉姆、姚晓璠、刘浩葳、施陈帅、王海萍组成的团队,在中医药学赛道复赛中成功晋级,并获得全国总决赛铜奖,是学校首次在该项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由医药学院李海花、郝杰杰老师指导,2020级药学专业本科生郑嫆、王静泽、陈智杰组成的团队获得基础临床赛道东部赛区三等奖。由医药学院蒋昊老师指导,2020级药学专业本科生亓雨琛、岳鑫宸、李响、李雨森组成的团队获得预防医学赛道复赛三等奖
    2023/09/04
  • 本站讯8月30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在鱼山校区胜利楼会议厅举行,本站讯 8月30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在鱼山校区胜利楼会议厅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杰出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David J. Craik先生颁发名誉教授聘书。于志刚校长为David J. Craik院士颁发聘书David J. Craik院士对受聘为中国海洋大学名誉教授表示感谢。他在简要回顾了与中国海洋大学的合作历程后,表示此次来访进一步加深了对海大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海大师生所表现出充满朝气和积极探索的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希望,未来能够在海洋肽类药物等研究领域,与海大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也欢迎更多的海大学子能够到澳大利亚开展学习研究。于志刚校长首先欢迎David J. Craik院士再次访问海大,对David J. Craik院士受聘学校名誉教授表示感谢。他表示,David J. Craik院士是国际著名的药物学家,在多肽科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借此聘任仪式,希望David J. Craik院士能与海大
    2023/09/04
  • 本站讯9月1日,中国海洋大学在Science的Letter专栏发表了题为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offshore aquaculture(加强深远海养殖管理)的文章。文章回顾和分析了中国深远海养殖现状和问题,指出面对不稳定的国际水产品市场,中国正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构建多元化水产品供给体系,以确保国内粮食安全。2022年,中国近岸水产养殖产量达2200多万吨,深远海养殖总产量仅为40万吨。随着近岸养殖日趋接近其养殖容量极限,深远海因其水质更优且养殖空间更广而日益受到重视,但整个产业仍处起步阶段。文章认为,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探索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强化深远海养殖装备、基础设施及优良养殖品种选育的科技支撑,提升深远海养殖国际交流和合作水平。文章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海外培育计划”资助的彭道民博士(第一作者)(现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水产学院朱玉贵教授、海洋生命学院初建松教授(通讯作者)共同完成。该研究组长期聚焦海洋生态系统监测、评价和管理研究。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双一流”建设
    2023/09/02
  •   本站讯9月1日下午,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响与应对专题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副校长魏志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海洋联通全球,是我们的命运共同体。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开启了将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行动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此次大规模、持续性的核污染水排放,涉及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多个学科,如何长期、有效、科学的评估其对全球海洋环境及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是一个重大挑战。学校科学技术处召集海洋化学、环境科学、物理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食品安全、国际法学、海洋安全、海洋经济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科学角度来研讨、分析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对全球及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法律问题及对策,以及学校应以何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来应对这次挑战等多角度问题。  魏志强副校长在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后表示,此次日本核污水排海是事关全球海洋生态安全的大事。围绕此事件下,如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请与会专家学者依托各自优势学科及其相互交叉领域,认真思考、长期布局、深入研究。同时,作为海洋领域综合性一流大学,学校要发挥涉海研究的综合优势,理工交
    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