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本站讯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的通知》(国语函〔2021〕7号),中国海洋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任务,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为创新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开拓路径,为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建立了一支优秀的语言文字教研与推广队伍,开展了系列语言文字教研与推广活动。学校承担了“山东省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积极开展胶东半岛、特别是青岛地区的方言调查研究,开展新城市方言的分层研究及沿海区域方言文化研究,为地方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和语言精准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词汇学、文字学、方言学和语音学等领域形成了独有的影响力,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创新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学校还开展了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援助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活动,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学校将继续发挥特色优势,整
    2021/09/17
  •   9月15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田辉以“勇立潮头担使命 奋斗青春谱华章”为题,为2021级4000余名本科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历史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田辉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他希望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田辉强调,中国海洋大学具有红色基因、革命传统,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教育报国、谋海济国,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走在时代前列。他总结回顾了学校发展历程和作出的重大贡献,描绘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通过罗荣桓、赫崇本、文圣常、管华诗等一代代海大人爱国进步、奋发向上、拼搏奉献的光荣事迹,一个个海大人创造的中国“第一”的故事,带领同学们学习海大精神,感悟海
    2021/09/15
  •   本站讯9月14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签约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学校总会计师、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剑敏,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中加特”)董事兼人力资源总监郑龙兴等出席仪式。根据捐赠协议,青岛中加特自2021年起,连续10年,捐资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王剑敏对公司热心公益、襄助教育的善举表示感谢,对公司内在追求创新、外在注重合作的眼界以及公司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许。他讲到,校企合作,是学校之需、企业之需,更是市场之需。相信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今后必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不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经济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郑龙兴简要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他表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顺应时代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实现跃升发展的同时,始终关心、支持教育公益事业,非常荣幸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略尽绵薄之力。期待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瞄准未来赛道,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仪式由学校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召芳主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日霞与公司副总经理王涛签订捐赠协
    2021/09/14
  • 本站讯9月13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到崂山校区北体育场、东体育场,检查指导2021级本科学生军训工作,慰问参训学生、教官和指导员。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陪同检查。田辉听取了军训团关于军训开展情况的介绍,观摩了队列、模拟射击、旗语等单项科目的训练情况,并与部分参训人员进行了亲切交流。田辉对同学们不畏艰苦的训练热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给予肯定,对承担军训任务的教官、指导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参与保障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慰问。他要求军训团在接下来的军训中,再接再厉,科学施训,密切关注参训师生的身心健康,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圆满完成军训任务。2021级本科学生军训从9月4日开始,为期14天。本次军训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国防理论基本知识、分队队列动作、战场医疗救护、战术、格斗基础,教授军体拳、海军旗语等基本动作,规范学生公寓内务卫生管理等。同时,训练期间还安排了主题红歌赛、模拟射击、消防演练等活动。学校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学部、各学院(中心)军训负责人陪同检查。通讯员:孙乃博 图:袁艺
    2021/09/14
  • 本站讯9月11日至12日,第六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主办,人因工程领域专家学者、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20余位两院院士、近300余位代表参加了论坛,共话人因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作为论坛名誉主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对各级领导和各界同仁给予中国海洋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鼎立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国家实验室、高水平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多年来同频共振、耦合发展,双方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和推进力度,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同各大企业、研究机构的务实合作,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服务山东省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他指出人因工程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致力于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技术创新和设计应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也将面临新挑战、担当新使命。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人因工程学科更好发展,更多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次论坛沿袭“铸魂大国重器,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同时创新
    2021/09/14
  • 本站讯9月13日下午,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一行到校调研,就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专家聘任、装备参展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副校长李华军出席座谈会。李华军首先代表学校对宋家慧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在工程潜水、打捞服务、海洋工程、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等方面颇有建树,希望通过协会平台加强校企间的产教融合,在成果转化、育人培训、专业认证等方面展开合作,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做出贡献。宋家慧简要介绍了协会的发展历程,他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海大为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及协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通过此行能畅通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肩负起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相关领导,学校科学技术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会。文/图:赵奚赟
    2021/09/14
  •   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韶华铸师魂。为集中展示全校教师爱党爱国、仁爱奉献的精神风貌,团结凝聚全校教师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月10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庆祝2021年教师节大会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海大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37个教师节。学校党政领导田辉、张静、李巍然、李华军、王剑敏、卢光志、杨茂椿、吴立新,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出席大会,并为受表彰教职工颁奖。党委书记田辉(右)为李华军等荣获2021年度校长特殊奖励的教师颁奖  党委书记田辉代表学校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一线的全校教职工、向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教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今年以来,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他要求,全校教职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赓续初心担当使命,追求一流再谱华章。他希望,全校全校教职工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021/09/10
  • 本站讯为增强全体入校新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掌握扑救初起火灾、火灾发生后安全疏散以及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火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国海洋大学于9月8日至10日在崂山校区体育场对2021级新生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活动。此次培训内容包括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解救被困人员以及以往火灾案例研究等。参与此次培训的学生共4000余人,分四十余个方队依次参与培训。培训中各职能部门组织到位,保障有力,新生有序开展培训。保卫处提醒广大师生要时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熟练掌握在危急情况下机智逃生本领。希望全校师生以此次安全疏散演练为契机,配合学校把自己身边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做实,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通讯员:崔衍波
    2021/09/10
  • 本站讯9月9日下午,《经略海洋》授课专家座谈会在崂山校区行知楼海洋发展研究院会议室召开,教务处、研究生院、海洋发展研究院相关领导及学校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能源、海洋战略、海洋文明史、海洋国际法、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领域的17位文理科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文科处处长金天宇共同主持。会上,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甘波澜介绍了课程前期建设的基本情况。之后,与会专家对授课内容及框架进行了完善梳理,专家们表示将通力合作讲好这门课,使学生获得对海洋文理贯通、宏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战略思维的国际化海洋高端人才。《经略海洋》是由未来海洋学院与海洋发展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学校第一门面向全校研究生、文理交叉融合的“大海洋”公共选修课。该课程由吴立新院士领衔,全校涉海文理科学术带头人进行授课,通过文理交叉融合的教学形式,全方位讲授海洋知识与科技前沿。该课程旨在探索我校高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指示要求。通讯员:姜楠
    2021/09/10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锋民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成功制备了可降解、能重复利用的甲壳素/碳质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实现了对水环境中微塑料的高效去除,揭示了吸附的主要作用机制,对于研究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定量测定和污染控制有重要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学报》(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有害物质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本领域顶尖期刊上。研究成果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其中,水体中微塑料的去除成为确保水质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亟需解决的任务。吸附法是去除水体污染物相对简单高效的方法,但现有的吸附材料无法实现对水生生物危害性更大、直径小于3微米的小粒径微塑料的高效去除,且吸附选择性较弱。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存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类天然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含有氮元素的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软体动物的骨骼,以及真菌和藻类的细胞壁中,在甲壳类动物如虾蟹等外壳中含量尤为丰富。分子量较高以及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甲壳素难溶于水、稀酸、稀碱和大多数有机溶剂,碱 /
    2021/09/10
  •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国家长期持续重点建设、承担国家海洋强国建设重要使命的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积极主动承担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走出了一条“以工兴海”的特色发展道路。  本期“海大文化小客厅”由海德学院院长董军宇教授担任主持嘉宾,邀请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工程学院教授史宏达,工程学院院长刘勇教授,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工程学院教授王树青担任访谈嘉宾,一起畅谈中国海洋大学的“以工兴海”之路。《以工兴海》演职员名单主持嘉宾:董军宇访谈嘉宾:史宏达 刘 勇 王树青出 品 人:张 静总 策 划:陈 鷟策  划:孟 凡 梁纯生 王琳舒制 片 人:孟 凡制片统筹:王琳舒总 编 导:赵海磊责任编辑:李华昌文  案:曾 洁摄  像:刘玉松 吴 涛 赵海磊 李晓萌后期制作:赵海磊美术设计:袁 艺 刘 莅道  具:曾 洁片 尾 曲:《宛如初见》作  词:王琳舒作  曲:刘世杰编  曲:赵晓凯演  唱:王琳
    2021/09/10
  • 本站讯 近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萨斯海洋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海洋生物材料团队在新型仿生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xploration of sea anemone-inspired high-performance biomaterials with enhanced antioxidant activity”为题,于2021年9月在生物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抗氧化生物材料通过快速、持续地消除过量的活性氧来延缓分子氧化,在肿瘤药物递送、慢性伤口愈合以及药妆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当前抗氧化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挖掘新型抗氧化生物材料。潮间带固着生物的粘附界面通常含有抗氧化成分以促进持久粘附。研究团队聚焦海洋固着生物—海葵(Haliplanella luciae),利用多组学技术快速鉴定到1262个粘附蛋白,且通过序列分析锁定了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抗氧化组份。通过基因工程和发酵技术,体外重组制备了TSRL蛋白。图1. 潮间带固着生物利用粘附界面的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