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学校领导走访慰问校园11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本站讯春节将至,年味渐浓。1月25日,正值农历小年,学校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带队走访慰问了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和留校学生,向他们送去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学校领导走访慰问了学校总值班室、110指挥中心、后勤服务大厅、校门岗亭、警务工作站、宿舍区楼间岗亭、餐厅、校医院、留学生公寓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学院和实验室的留校学生,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学校领导强调,寒假期间各相关单位一定要筑牢学校疫情防线,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和校园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同时嘱咐留校学生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常与家里联系,在学校度过一个欢乐充实、温馨祥和的春节。据悉,春节期间学校还为留校学生精心准备了除夕年夜饭和大年初一的新春套餐。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工会、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走访慰问。文:张慧 图:刘玉松学校领导走访慰问校门岗亭执勤人员学校领导走访慰问集中住宿的留校学生学校领导走访慰问食堂一线员工
    2022/01/25
  • 本站讯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教授、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宋丰飞教授联合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的权威专家,在气候变暖地表能量变化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提出代表地表大气能量变化的地表有效位温(Thetae_sfc)是衡量全球变暖与相应极端天气变化的更为全面的指标。国际顶尖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英文简称PNAS)对该成果进行了线上报道。一直以来,地表气温(SAT)和海洋热含量分别是衡量全球变暖的大气和海洋的最重要指标。历来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中都有专门的章节去分析观测和模拟中的SAT和海洋热含量变化。但与海洋热含量代表海洋中的能量不同,地表气温并不完全代表地表大气中的能量,因为它并没有考虑地表大气能量中的潜热部分(与大气中的水汽相关)。SAT在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广泛使用与它拥有长期可靠的观测记录密不可分,但其是否能够代表全球变暖及其伴随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利用观测、多
    2022/01/24
  • 本站讯1月26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振民院士和王师教授团队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徐健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国际基因组学领域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Species-resolved sequencing of low-biomass or degraded microbiomes using 2bRAD-M” (种阶元解析精度的微量或降解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2bRAD-M)。微生物组(microbiome)分析作为可获取生物体或环境全部微生物种类和丰度信息的核心技术手段,已在医药、环境、农业、水产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并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当前,解析微生物群落的物种构成主要依赖于两种高通量研究技术:扩增子测序(16S/18S/ITS)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WMS)。然而目前主流的两种技术手段都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传统的扩增子测序技术虽适用于微量样本分析,但存在偏好性高、分辨率低等问题,而且无法同时检测细菌、真菌、古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虽能实现全基因组精度解析,但其测序成本颇高、且难以应用于微量、高度降解样本。因此,亟待
    2022/01/24
  • 本站讯2022年1月21日,2021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海洋大学共有3项成果荣登榜单,这是学校连续8年有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充分彰显了学校在中国海洋与湖沼相关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学校入选项目分别为:海洋生命学院张玉忠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独特生命特征及环境生态效应机制”、水产学院董云伟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海洋贝类适应与生物地理分布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以及学校教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成果“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增强北太平洋对ENSO的影响”。  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自2013年起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经连续举办9届,该活动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经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分支机构、学会理事,以及海洋与湖沼领域相关单位推荐,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投票选出。通讯员:廖巍 褚嘉杰附:2021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1.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独特生命特征及环境生态效应机制  解码海洋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独特的生命过程及其对极端环境适应与生态效应的机制,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海洋有机硫
    2022/01/22
  • 为切实加强学校假期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前期各单位安全自查、专项工作组专项检查基础上,1月19日,学校党委书记田辉、校长于志刚、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总会计师王剑敏、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带队,在崂山校区、鱼山校区、浮山校区同时开展校园安全检查。走访检查过程中,学校领导分别来到学校总值班室、消防控制室、校医院、学生公寓、餐厅、有关学院实验室、项目建设现场等地了解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每到一处学校领导详细了解各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假期值班值守安排等,同时嘱咐学校相关单位要充分保障好留校师生学习生活,共同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假期。图:赵海磊 赵奚赟 吴涛田辉书记、卢光志副书记在崂山校区西校门检查工作田辉书记、卢光志副书记在崂山校区学生宿舍项目建设现场检查工作于志刚校长、王剑敏总会计师在鱼山校区水产学院检查工作于志刚校长、王剑敏总会计师在鱼山校区校园餐厅检查工作张静常务副书记在浮山校区控股公司检查工作张静常务副书记在浮山校区学生公寓检查工作
    2022/01/20
  •   本站讯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印发了《关于发布2021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的公告》(中商联科技委〔2021〕22号),由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元晖教授领衔完成的成果“鲟鱼高值化精准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21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学校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特等奖。  深耕蓝色国土,开发蓝色粮仓。赵元晖教授长期从事海洋新型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工作,他带领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课题,近年来在鲟鱼新食品研发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指导学生在近三年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食品创新比赛中斩获多项大奖。获奖项目明确了鲟鱼精准加工适用性体系及品质变化机制,创建了鲟鱼精准靶向保鲜技术体系,开发了鲟鱼高效精深加工工艺体系与系列产品,鲟鱼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已在浙江、山东、江苏等地进行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奖项,下设“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子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国商业行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022/01/20
  • 本站讯1月1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王勇,副校长张玲玲,党委副书记万云波,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田丰一行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就基层党建、多校区管理等工作进行调研交流,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茂椿等出席座谈。田辉对王勇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改革发展进展。他表示,作为同城兄弟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海洋大学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互动,双方在西海岸的新校区毗邻而居,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希望双方在“十四五”时期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提升,携手为服务山东省、青岛市发展做出新贡献。王勇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高度评价了学校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石油大学在事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新校区建设等领域的工作理念。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交流,实现合作共赢。会前,王勇一行参观了海洋高等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等单位负责人,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2022/01/20
  •   1月19日,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搬迁工作推进会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党委副书记卢光志主持会议,校长于志刚、总会计师王剑敏、校长助理于利出席会议。   卢光志副书记指出,秋季学期启用西海岸校区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大事。全校各单位要利用寒假时间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决战状态全面推进落实各项工作。  于志刚校长带领大家回顾了建设西海岸校区的初心和愿景,对目前西海岸校区的建设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要求大家善于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既要登高望远又要探幽入微,既要把握工作大局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于志刚校长指出,要按照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聚焦工科和应用学科建设,抓好用好滨海实验基地建设。于志刚校长强调,学校正处于向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关键期,新校区的启用将为学校百年校园打下坚实基础。要尽可能为搬迁到新校区的师生创造满意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大家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新校区搬迁启用工作顺利完成,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长远发展当好先头兵突击队。  会议听取了校区建设进展、校区空间安排、教学运行方案、公共基础空间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学习综合体前期准备、综合办事大厅建设、校区后勤
    2022/01/20
  • 本站讯1月19日,中国海洋大学与山东省地矿局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以下简称“青岛地质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签约暨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地质院举行。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猛与青岛地质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洪华共同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文胜、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王厚杰与青岛地质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洪华,党委副书记张继科共同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刘海波与张继科分别代表双方单位致辞,介绍了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表示祝贺与展望。仪式上,还为研究生合作导师刘洪华、董杰、刘世安、曲万隆、王忠胜、贾世祥颁发了聘书。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渔业发展、会计等领域试点改革,与华为、海尔、海信、中国交建、鲁南制药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师资共享、技术共有、人才联培、设施联建”的示范性实践基地177个,搭建校内工程实训平台13个,支撑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  此次与
    2022/01/20
  • 本站讯1月19日晚,第24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山东赛区决赛在中国海洋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海洋大学男女篮代表队均夺下山东赛区冠军,这也是学校两支球队首次共同荣获CUBA山东赛区总冠军。在中国篮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堪称地域覆盖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文化层次最高的赛事。本次一级联赛山东赛区共有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等13支男女子篮球队进行激烈角逐。海大男篮首战打败多次蝉联山东省冠军的山东农业大学代表队,后乘胜而追,顺利进入山东省前四强。面对山东科技大学代表队,海大男篮队员依靠强硬的防守,以六场全胜、总分领先27分的战绩成功夺冠。同时,海大女篮以五战全胜、场均领先近40分的优异战绩将冠军奖杯收入囊中。这一次夺冠对于队员们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同样也将激励着球队朝着更大的目标奋进。接下来,两支队伍将积极备战东北赛区和全国的比赛。通讯员:李珍中国海大女篮队员合影中国海大男篮队员合影
    2022/01/20
  •   本站讯 1月17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在崂山校区海洋科技楼国际报告厅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2021年度考核及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大会。党委书记田辉,校长于志刚,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副校长李巍然、闫菊、李华军,总会计师王剑敏,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茂椿,副校长吴立新,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校长助理于利等出席会议。田辉主持会议。  田辉代表学校党委通报了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他指出,学校党委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细致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会上,学校党员领导干部聚焦民主生活会主题,深入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自我批评开门见山,相互批评真诚深入,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负责、对同志的关心,达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的目的。学校党委将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奋发拼搏进取,锚定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担当精神、干事创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勇于斗争精神,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
    2022/01/1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创造和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海洋大学近百年砥砺奋进的办学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海大人始终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风雨兼程,矢志不渝,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记忆”。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是我们的精神宝库,值得我们每一位海大人都应该去了解、去学习、去传承。  本期“海大文化小客厅”邀请到学校校史专家、百年校史编委会副主任魏世江教授,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蔡勤禹教授和文学理论、美学、影视艺术研究专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柴焰教授,共同探寻海大的“红色记忆”。《海大的红色记忆》嘉宾及职员名单主持嘉宾:刘永祥访谈嘉宾:魏世江 蔡勤禹 柴 焰出 品 人:张 静总 策 划:陈 鷟策  划:孟 凡 梁纯生制 片 人:孟 凡制片统筹:左 伟 谢杉杉总 编 导:赵海磊责任编辑:李华昌文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