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本站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海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1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暨海洋科学类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李巍然等12位教指委委员出席会议,31所设置海洋科学类专业高校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邓志良主持会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代表学校致辞并做了“行业拔尖人才培养的信大创新”主题演讲。海洋科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李巍然代表教指委致辞,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各高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系列讲话精神,把准前进方向、瞄准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前瞻性、科学性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努力培养能够解决海洋科技领域重大核心问题的有用人才,切实发挥出海洋高等教育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引领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海洋高教
    2022/06/14
  • 金奖代表队本站讯近日,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威海职业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下帷幕。中国海洋大学选送的作品获得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7个,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经校级初赛选拔,学校共推荐15个作品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省赛复赛,11个作品入围省级决赛,决赛以线上形式进行答辩。经过项目展示、现场质询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工程学院2019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严驰等申报的《深蓝猎手——对冲吸捕式海参捕捞机器人》荣获金奖,并将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本次竞赛以“喜迎二十大——青春筑梦 挑战同行”为主题,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置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六个组别。全省共有130所高校参与,经过校级初赛、资格审查、网络评审等环节,共有127所高校的631件作品入围省级终审决赛,高校、团队、学生参与覆
    2022/06/14
  • 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在驻佘家镇马家仓村省派“第一书记”张殿镇的协调下,中国海洋大学以先进理念、人才、经验,真抓实干、真情实效帮助马家仓村建设,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5月19日,中国海洋大学向马家仓村捐赠的第三批帮扶物资顺利送达马家仓村。本批帮扶物资主要包括笔记本电子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机、激光打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10台,乒乓球桌3台、桌椅40套,餐具30套等,捐赠物品价值近9万元。这也是继前期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和出版社捐赠海洋科普丛书之后,中国海洋大学第三次向马家仓村捐赠帮扶物资。  根据马家仓村实际需求情况,省派“第一书记”张殿镇及时与派出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相关部门联系,提出捐赠物资申请和需求清单。  中国海洋大学高度重视,校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积极动员全校力量,短时间内迅速筹集所需物资,并努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第一时间将帮扶物资运抵马家仓村。  这些急需物资将用于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建设乡村书屋及党群服务中心等用途。  省派“第一书记”张殿镇到村后,根据走访调研情况,积极联系派出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向校团委沟通申请建设希望小屋事宜
    2022/06/14
  • 本站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发出了“打造中国‘蓝色药库’共同梦想”的时代强音,为新时期海洋药物发展指明了方向,吸引汇聚了国内外众多海洋药物科研工作者投身“蓝药”事业,开启了全面系统、科学有序开发“蓝色药库”新时代。为牢记总书记嘱托,深植“打造‘蓝色药库’”初心,进一步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接续发展,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2022年6月12日,“612蓝色药库共同梦想”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主办,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学校医药学院等相关单位承办。  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唐波,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青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铁一等省市领导,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储林,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潘克厚,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蓝药人才”技术总师杜冠华,以及山东省科技厅、青岛市科技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有关
    2022/06/13
  •   6月9日,西海岸校区规划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在西海岸校区召开,专题研究推进西海岸校区搬迁工作。党委书记田辉,校长于志刚,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副校长王剑敏、刘勇、范其伟、魏志强,校长助理、西海岸校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于利参加会议。  田辉指出,西海岸校区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过近三年的建设,西海岸校区日新月异,令人振奋。西海岸校区搬迁启用是学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繁琐复杂,涉及到师生切身利益,要加强组织协调,做到有序、安全、师生满意。一是要锚定目标,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搬迁工作有序推进。二要开足马力,坚持宁早勿晚,各项准备工作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推进。三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对内加强沟通,对外主动对接,聚焦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和搬迁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研究思路、明确举措、争取支持。四是注重思想引领和宣传,以西海岸校区的建设成就、重大意义和美好发展前景凝心聚力,鼓舞斗志。五是确保安全,坚持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切实抓好施工安全、校园治安、疫情防控和廉洁自律。他强调,西海岸校区搬迁工作经过前期认真组织协调,已进入决胜阶段,希望
    2022/06/11
  •   本站讯6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决赛于6316教室举办。本次决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教务处、教学支持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协办。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静,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学支持中心、教务处负责人,本科教学督导代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  张静对参赛教师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牢记讲好思政课永远在路上,切实履行使命责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拓展知识储备,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凯、梁山、连雪晴、许欢、李壮、张燕、张吉舜、俞鸣奇、李鸽、刘乔、张春晓11位青年教师依次进行15分钟的现场授课,讲授内容为事先所抽取的教学节段。专家评委们根据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语言教态、教学特色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评。    课堂上,参赛教师们精神饱满、说理透彻、积极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采,赢得了在场专家评委和观
    2022/06/11
  • 本站讯6月10日,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科技协会、青岛市科技局联合举办的“榜样的力量”——青岛市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举行。青岛市有关领导出席活动,来自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市级学会、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于广利教授等10人荣获2022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2022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启动以来,经广泛动员、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环节,遴选出10名来自全市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医疗机构等各行各业的“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他们是青岛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长期投身科研一线,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2022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合影于广利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以糖为基础的新药研究与开发。系统建立了海洋多糖提取分离、寡糖定向制备与结构分析、糖芯片与肠道微生物评价技术体系,构建并不断丰富全球首个海洋特征糖库,发现了系列特定结构活性糖类化合
    2022/06/11
  • 本站讯6月12日上午,由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主办、厦门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22年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律文书写作大赛落下帷幕。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两位学生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2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闫炳煜荣获大赛三等奖,202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李浩然荣获大赛优秀奖。  本次大赛初赛和复赛环节吸引了来自200余所法硕培养院校的3000多名法律硕士参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28所高校的30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线上现场笔试方式进行,在不得上网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参赛学生运用自己日常积累的法律知识和写作技巧,在三个小时内根据指定案例题目完成一份刑法辩护词法律文书写作。经集中密封评审,最终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和优秀奖16名。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时延亮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会长马宏俊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方青教授等出席颁奖典礼。 
    2022/06/11
  • 本站讯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中国海洋大学1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9个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至此,学校共有3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除去新增专业,学校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占全校本科招生专业数量超80%。  中国海洋大学一直将专业建设作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校以“重构新时代本科知识”为统领,全面实施《中国海洋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4)》,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办学水平。2019-2021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6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强基计划”,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等2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校积极开展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修订本科生辅修方案,开设“创新创业管理”“海洋历史文化”“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等微专业项目,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下一步,学校将落实立德树人根
    2022/06/11
  • 本站讯6月10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与亨通集团深化校企合作交流会暨签约仪式在青岛举行,常熟市副市长李汉中,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陶雄强,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剑敏,副校长魏志强出席活动。魏志强首先代表学校向李汉中副市长和陶雄强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10日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学校愿意与常熟市、亨通集团一道,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提升合作水平,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需求贡献更大力量。陶雄强介绍了亨通集团三十一来年大胆创新、由小做强的发展历程。他指出,集团历来重视人力资源,热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是海洋领域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希望未来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海洋通信与感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李汉中从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常熟市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常熟市高度关注海大与亨通合作动态,对校企合作项目将
    2022/06/11
  • 本站讯:6月8日下午,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韩国釜庆大学Suam Kim教授应邀做客“未来海洋讲坛”,作了题为“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marine ecosystems focusing on marine fisheries(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渔业的影响)”的线上学术报告,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教授主持,百余位校内外师生聆听。Suam教授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物的影响。气候变化从全球变暖、低氧、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并改变了海洋生物生存的适应性。气候变化对极地海洋环境有显著影响,由于海水变暖造成的融冰现象会极大影响极地生态系统。渔业生物对于气候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气候模式的变化会影响渔业生物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影响其资源量。在互动交流环节,来自国内外的师生学者就气候变化及渔业资源等问题踊跃提问,Suam教授一一给出了细致深入的回答。Suam教授在报告过程中提到众多前沿科研问题,鼓励新一代科研工作者保持积极热情的科研态度,投身于世界海洋研究事业,为探索、保护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贡献力量。李建平院长对
    2022/06/11
  • 本站讯在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之际,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日本国家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局(JAMSTEC)等八个国家、十六家政府和研究机构在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共同发起的“第二次黑潮及周边海域国际合作研究”(CSK-2)以联合国计划(UN24)的形式正式注册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黑潮是北太平洋上一支最强的西边界流,具有高温,高盐,流幅窄,流速快,流量大的特征。黑潮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物理环境、生态环境乃至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变化对东亚天气、气候变化、能量水分循环有深刻影响。。1965年至1979年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发起并组织了第一次黑潮及周边海域国际合作研究(CSK-1)国际合作计划,这是本地区第一个国际海洋合作计划,推动了黑潮研究和促进了本地区海洋科技合作。但人类对于黑潮及其周边海域认识仍相当有限,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黑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以及其生态系统的变化一直为地区各国所关注。自2017年,海委会西太分委会就组织地区各国对第二次黑潮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并于2021年在其第十三届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