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本站讯2019年6月23日至26日,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委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庆霖教授任组长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认证专家组一行5人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进行现场考查。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李庆忠,校长助理于利参加认证会议。6月24日上午,现场考查见面会在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于利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发展以及特色,学校本科教育理念、教学运行体系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情况。夏庆霖教授介绍了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现场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听取了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童思友的补充汇报后,专家组结合专业自评报告,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质询,相关职能部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教师就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考查期间,专家组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通过查阅教学资料、听课、与在校生和校友、用人单位座谈、对专业教师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访谈、考查学院专业教学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图书馆、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全面考查。6月26日上午,夏
    2019/06/29
  • 于志刚校长(右三)与IainWatt常务副校长(左三)等合影本站讯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IainWatt继5月份来访后,6月29日又一次访问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校长在崂山校区会见了来宾,双方就联合共建研究中心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等相关事宜进行了会谈。于志刚校长首先对IainWatt常务副校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进展,以及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科研和办学的状况。他对悉尼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大数据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异成果和相关研究力量上的优势表示赞许,希望能与悉尼科技大学进行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IainWatt常务副校长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表示曾经多次来青岛访问中国海洋大学,印象非常深刻,非常期待两校在签署合作协议后能够进行深入交流,开展科研合作与联合培养等。学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董军宇教授介绍了相关合作的进展情况,并讨论了进一步推进的路径。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总裁李新庆出席会议,并就中澳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合作创新进行了交流。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宋文红参加了会谈。文:宋文红
    2019/06/29
  • 本站讯“这份爱如海大,这份大爱如海。无论时光流转距离改变,爱永远在那片海。”2019年6月27日,伴着崂山校区综合体育馆里响起千人合唱《爱如海大》这首歌,中国海洋大学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3414名同学参加授位典礼,踏上人生下一阶段的新征程。于志刚校长:坚持终身学习保持独立思考持续艰苦奋斗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于志刚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全体本科生表示祝贺,向辛勤的老师、关切的亲友表示感谢。他说,同学们通过刻苦学习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母校为你们感到欣慰和自豪。无论是你们的坚定、快乐、进步,还是迷茫、痛苦和挫折,都是四年间共同的记忆,也是中国海大一段难以忘怀的珍贵历史。于志刚校长嘱托同学们三句话:一是坚持终身学习。同学们毕业了,但是学习没有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大家不管工作多么忙,都要坚持每天读书,坚持不断向书本和实践学习,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保持独立思考。信息爆炸时代,希望同学们在保持敏锐性的同时,也能保持那份独立、冷静、长时空的思考定力,不随波逐流、不掉入“布
    2019/06/29
  • 本站讯青春作伴扬帆起航,逐梦远方不负韶华。6月27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崂山校区体育馆举行。376名博士研究生、3055名硕士研究生从师长手中接过证书,走出校园,开启新的征程。党委书记田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于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庆忠,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李巍然,总会计师王剑敏,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林,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校长助理于利等出席典礼和仪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闫菊主持典礼和仪式。典礼仪式开始前,伴着《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在主席台对面眺台上一面大型五星红旗引领下,现场观众有节奏地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欢呼声此起彼伏。田辉宣读《关于表彰中国海洋大学2019届优秀毕业研究生的决定》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田辉宣读了《关于表彰中国海洋大学2019届优秀毕业研究生的决定》。与会领导和导师向受表彰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在热烈的掌声中,于志刚发表题为《做新时代服务民族复兴的硕学宏才》的讲话。他指出,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忠实记录着奋进者的步
    2019/06/27
  • 本站讯6月26日,中国海洋大学与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与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姚劲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副校长闫菊主持。于志刚在致辞中为校友创办了知名企业感到骄傲。他介绍了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情况,期望以此签约为起点,让学校更多领域的专家进一步了解企业,拓宽和深化合作领域。他表示,校友企业的成功是学校办学成功的一个方面之一,他感谢校友给学校带来发展机会,并期待学校有关方面齐心协力,把人才培养做好,把校友的发展支持好。姚劲波在致辞中感谢学校的培养教育,为母校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他指出,从现在开始启动了双方合作的链接,今后要在各个层面进行交流,相信双方会在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域开展更好的合作。作为一个创业企业,要持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断为社会作贡献,为母校增光。要和学校一起在创新创业方面,深度合作,为海大、青岛发展,为产业园的建设做出贡献。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58同城在互联网行业领域的优势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的科教优势,深化携手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打造校友与学校合作、校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2019/06/27
  • 本站讯6月26日下午,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一行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就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筹备、海洋科教发展现状及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建设事宜等进行调研。校长于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副校长闫菊陪同调研。于志刚代表学校对杨洪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将发挥学校涉海学科的综合优势,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希望能够在深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尽快落地运行。他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将积极支持海博会在深圳举办,通过举行“东方红3”船开放日等活动为海博会增色添彩。杨洪在座谈会上对学校前期为深圳研究院筹建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深圳研究院要尽快落地、落实,并与深圳当地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他表示,今年10月在深圳举行的海博会将展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海洋文化交流的平台,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参与海博会的筹备工作。麦康森表示,深圳研究院的核心任务是借助深圳和中国海大的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迅速聚集海洋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力量。座谈会前,杨洪一行参观了学校化学化工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中心、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
    2019/06/27
  • 本站讯6月25日,中国海洋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座谈会在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上,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从支教地整体情况、教育教学、助学扶贫、学习生活情况等方面做了工作汇报,交流分享了参与支教的收获和感悟。一年来,支教团成员立足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承担了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支教学校和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公益扶贫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随后,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与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举行了队旗交接仪式。即将出征的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由来自全校11个学院的19名同学组成,将分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德江县煎茶中学、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乌江中学和云南省巍山县文华中学等四个支教地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在座谈中,与会老师们鼓励大家珍惜支教时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支教工作,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即将出征的支教团成员们表示,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切实做好支教本职工作,树立海大学子良好形象,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团结进取,为祖国西部教育事业贡献自己
    2019/06/27
  • 双方共同为“海洋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本站讯6月25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与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合作签约、揭牌仪式在信息学院举行。校长于志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总经济师兼海洋装备研究院董事长刘悦出席仪式,共同为“海洋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于志刚校长在致词中表示,中船重工近年来立足于海洋装备,又不断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233位,企业实力雄厚,具有很大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对学校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工程类学科以及社会科学四大板块的布局谋划进行了说明。他强调,学校特别重视对外合作办学、共同科技研发及人才培养,信息学院已经与海尔、海信、华为、歌尔、浪潮、易华录、航天宏图、德国SNP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入密切的合作关系。他认为本次合作双方找到了海洋领域良好的切合点,合作必定会大有作为,学校将会全力支持双方的合作。刘悦董事长介绍了中船重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中船重工与中国海大同门同类同宗,双方都致力于海洋强国建设,开展合作的渊源
    2019/06/27
  • 闫菊副校长(右)检查船上实验室运行情况本站讯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船于6月19日按计划完成为期20天的科考试航,到达厦门。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闫菊登船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问候,并检查科考试航任务完成情况。试航工作负责人赵军、于胜、杨荣民就船上实验室使用及船载科考仪器设备测试验收情况向闫菊作汇报。6月20日,“东方红3”船完成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从厦门启航前往南海,开始执行海洋调查任务。36瓶位CTD下放“东方红3”船于5月31日从上海启航开始科考试航。试航期间,通过有效组织协调,“东方红3”船将试航工作与科考任务相结合,主要对船载科考操控支撑系统和科考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验收,同时对各种船载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为正式承担深远海科考调查任务打好了基础。文/图:刘邦华多管沉积物取样器回收船载全海深多波束探测系统测试“东方红3”船长蒋六甲(左二)、轮机长宋德嘉(右)、大副杨文(左)与江南船厂“东方红3”船项目总工艺师荣延德在驾驶室航行中的“东方红3”船
    2019/06/25
  • 本站讯6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第88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在鱼山校区逸夫科技馆八角厅举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于志刚主持会议。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2019年春季学期申请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学位授权点调整、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及《中国海洋大学申请博士和硕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要求》。研究生院负责人围绕学位授权点建设、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汇报了研究生院工作思路以及2019年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闫菊在讲话中强调,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根据学科特点主动作为,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研究生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各环节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于志刚校长向委员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于志刚指出,学校“双一流”建设到了关键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在构建良好学科生态基础上,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
    2019/06/24
  • 本站讯2019年6月22日,产业引导专项宣讲会暨“‘海信-海大’产学研合作引导激励基金”启动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王志刚做了“海信人工智能发展之路”的报告,海信集团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雪松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海信智能科技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开放课题的合作意向。学校教务处处长方奇志在致辞中指出,产学研合作成为引导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国海洋大学在推出以兴趣与好奇心驱动的“创新引导专项”、国际化导向的“国际合作引导专项”之后,又推出了解决产业真实问题的“产业引导专项”。与海信集团携手,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家用电器、5G通讯等产业方向上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海大建设起相关方向的科创工作室,协同育人。海信集团将设立“海信—海大”产学研合作引导激励基金”,激励海大师生创造具有行业价值回报的成果,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不断输出该领域方向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成果。王志刚对“‘海信-海大’产学研合作引导激励基金”的设立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设立激励基金鼓励海大师生关注海信各产业的技术前沿,提出创新提案,开展创新项目研究。王志刚还介绍了面向智能电视、冰箱、
    2019/06/24
  • 本站讯2019年6月20日,硅谷产学研思维与实践专题培训暨中国海洋大学—斯坦福青岛研究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行知楼报告厅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处长方奇志与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黄砚农博士共同为基地揭牌。斯坦福青岛研究院董事长高乐德(ClaudeLeglise)先生,为海大师生做了题为“改变世界的创新”的报告,系统介绍了享有“硅谷灵魂”之称的斯坦福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创新法则—“NABC”法则,以及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宋宇然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从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1.0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转变,对创新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海洋大学与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创新孵化培训、创业项目顾问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通过运用美国硅谷的创新方法论体系,借助重大科技创新,合力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此次专题培训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揭牌,就是深化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黄砚农博士表示,斯坦福青岛研究院有两项目标。一是帮助科学技
    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