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科技

      科技创新教育是我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多年来,我校积极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建设累进支持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在培养  “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以培养人为核心,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计  划,为每年选拔出的有志于进行科研活动的同学匹配相应的资源,助推科研人才的成长;学校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成立了不同主题的课外科技兴趣团队,为同学提  供多种多样的科研平台。此外,依托定位明确的“累进支持体系”,为不同层次的同学自主立项的科研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学校在学生课  外科技活动方面的投入和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3年11月,清华大学获得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继1989年、1997年、2003年、2009年四次捧起“挑战杯”并获得“永久杯”之后第五次夺冠,是迄今为止“挑战杯”夺冠次数最多的高校,清华学生先后在  ASME学生机构与机器人设计、ISC12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大学生国际设计竞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诸多国际国内高水平大赛中斩获冠军。
  •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已经成为清华学生的一种习惯。走基层,'接地气',是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长期形成的风格。从专题调研到深度观察,从公益服务到就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永远是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2013年,参与各类社会实践的学生规模近18000人次,为近年来最高。学校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升育人成效,切实发挥社会实践作用,提出以发展长期实践合作单位,形成长效机制为核心的多项深入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新举措,年内共建成涵盖社会调研、专业学习、公益志愿等不同导向的社会实践长期合作单位76家,发展校内外实践导师90余名,为社会实践成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中斩获冠军。
  • 体育活动

      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体育锻炼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校园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每学年,清华都会举办贯穿全年的大型综合运动会——马约翰杯,各院系同学、教工、校友代表院系组队参赛,比赛项目涉及田径、团体球类、乒羽,以及棋类等各类别。学校举办班级篮球赛,组建各类赛事的体育俱乐部和爱好者协会,实行'阳光长跑'计划等,号召同学们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每年秋季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成为清华人的运动传统,清华学子引以为荣,不断挑战自我。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是校内专业运动水平的代表,他们由体育特招生和拥有体育特长的统招生组成,是一支训练刻苦、意志顽强、团结向上的运动队,在北京、全国乃至国际的各类赛事中争取了很多荣誉。其中射击队易思玲同学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为中国代表队摘得首金、田径队王宇同学在2013年全运会上获得跳高冠军。很多队员作为运动教练,指导非专业队和普通同学进行体育活动及锻炼。2013年'马杯教练团'活动共组织122名教练对24个院系进行指导,直接受益同学达2300余人;'班级训练营'共组织63名教练对44个班级进行指导,直接受益同学达700余人,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做出了贡献。
  • 志愿公益

         清华大学以'自我实践、服务他人、自我教育、推动社会'为宗旨,坚持立足校园、辐射社区、面向社会的原则,深入开展具有清华特色的大学生志愿公益活动。截至2014年1月,全校注册紫荆志愿者人数达30000余人,总服务认证时间达45万多小时。目前,学校形成了七个志愿者服务团,开展了校园义务讲解、新清华学堂演出服务、情系母校'清华精神宣讲'、Buddy Program、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其中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在2013年开展了多次无偿献血专场,1061名师生参与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301单位(1单位=200ml),常年居首都高校首位。2013年,清华大学08级本科生王佳明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他在本科和在西藏支教期间,先后8次进行无偿献血。清华大学积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志愿公益模式,努力整合专业知识为公益项目服务:环境学院指导的'清源协会'开发成本低廉、制作简单、运行效果良好的生物砂滤池,已在宁夏15个村建造1400多个滤池,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水质条件;开展'两岸清华,中大联合,大型服务体验交流——薪火计划',努力搭建国际化平台为志愿者提供高水准的志愿体验;学校心理系专业志愿者们开设的'李家杰珍惜生命大学生心理热线'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截至目前已提供4000余小时的热线咨询服务。
  • 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是清华学生密切关注的校园活动,也是学生拓展视野、深化见解,关注形势政策、社会热点,对话名人名师的重要渠道。校内每周都会举办多场讲座论坛活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艺、体育和个人发展等各个领域,目前校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系列讲座活动包括时事大讲堂、时代论坛、巅峰对话、西阶论坛、文新论坛等,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深受广大同学欢迎。
  • 文艺活动

          清华校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化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素养,激发了清华人对于美的追求。每年秋季,清华都会以歌咏形式纪念'一二•九'运动,广大师生同台献艺,共同演绎红色经典;校园歌手大赛是全校最受欢迎的文艺活动之一,一大批拥有音乐才华和梦想的清华学子走上舞台,诠释他们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用歌声传递正能量;近年来,新年联欢晚会成为广大师生热衷的大型文艺活动,学校领导、广大师生、校友代表等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各类节目展示了广大师生及校友的才艺,游戏互动体现了清华的校园文化,现场更有时新的档期佳片放映;此外,各院系都拥有自己的品牌文艺活动,其中以学生节晚会为主,不论台前幕后,都是同学们自己的舞台。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是一支由学校创建的学生业余文艺团体,是广大清华学子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是学校实施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清华大学的一支文艺代表队。学生艺术团由校团委直接领导,由艺术教育中心负责艺术指导和教学,现辖军乐队、民乐队、合唱队、交响乐队、舞蹈队、话剧队、国际标准舞队、键盘队、美术社、京剧队、曲艺队、摄影队等十二支队伍,拥有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一千二百余名成员。他们定期为校内同学献上精彩的文艺演出,也代表学校出访,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现清华人的艺术风采,并在北京、全国的文艺展演比赛中屡获殊荣。
  • 学生社团

         自1912年成立首家学生社团至今,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协会已历经百年的发展,呈现出'缤纷社团,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学生绿色协会、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一批优秀学生社团获得了国内外众多荣誉奖励,在全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截至2013年12月,全校共有学生社团协会近200家,注册会员人数逾3万人次,本科生在校期间平均加入2个以上社团,包括志愿公益、科技创业、文化、体育、艺术、素质拓展等6大类别。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同学成长成才的重要'第二集体',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