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28日晚,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第三届学生结业典礼在文新楼408乐海堂举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李巍然,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钱致榕出席典礼。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黄锷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典礼并致辞。
典礼伊始,教务处处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方奇志宣读了行远书院第三届结业学生名单。来自12个学院、24个专业的33名同学在书院完成两年课程修习,顺利结业。
典礼上,钱致榕教授对认可和支持行远书院建设发展的学校领导、各学院院长、书院各课程导师表示感谢,对顺利结业的三期生表示祝贺。他随后发表了题为《坚持理想,永不放弃》的讲话,从西方创世神话讲起,指出与西方神话中万能的上帝不同,中国神话中“人”才是主人公。钱致榕教授列举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等神话,指出这些故事中体现的努力不懈和永不放弃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患难仍屹立于世界的强大力量。
钱致榕教授说,孙中山先生靠着这种精神,面对九次失败仍不放弃,最终领导人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王朝统治;中华民族靠着这种精神,在与敌方差距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成千上万的教授大师和青年学生靠着这种精神,从华北徒步到西南建立西南联大,立德立言,不问西东。而行远书院也秉持这样的精神,“遇到问题,绝不退缩,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钱致榕教授寄语三期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遇到困难是常态,偶尔跌倒很正常,那叫“挫折”,重要的是自己爬起来,那叫“成长”!他希望同学们能从先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遇到困难就要把困难踩在脚下,要“坚持理想,永不放弃”。
黄锷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在典礼上致辞。黄锷院士说,中国正面临着新“长征”,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将会是常态,这意味着未来的挑战依然艰巨。他与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成长于国家动荡的年代,见证了中国的贫穷落后,这使得他青年时期受到孙中山先生“要想富,修铁路”思想的影响,进入台大土木系念书。此后他又从事流体力学、海洋学、医学、湍流和脑波等跨领域研究,每一次转变都非常不容易。黄锷院士叮嘱结业生,我们无法预知二十年后的世界,所以必须培养自己解决困难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行远书院《世界文明史》课程导师邓红风教授作为教师代表致辞。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行远书院学生的喜爱。他说,书院学生不怕挫折,不在乎分数排名,这种勇敢和坚毅,来自于对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认同和坚持。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数次浴火重生,从未中断,就在于永远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修身齐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治国平天下,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行远学子,心系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之传承,身负民族复兴之重任,在精神世界自由徜徉,在现实世界披荆斩棘。他希望同学们今后在人类广阔的知识领域中自由驰骋,为中华复兴大业、为人类文明辉煌破土开疆,斩将夺旗。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谢亚文同学作为结业生代表发言。她回望了进入书院两年以来的学习历程,从“大学之道”到“大海洋”,每一门课程都让她有新的体验和收获。在学习的同时,“三校交流”、暑期实习实践、“行远专题”,让她得以将对社会的关怀付诸行动。她将书院时光比作行远人的“五四运动”,行远人将运用在书院学到的广阔的视野、认真的态度、批判思维、反思能力、荣誉精神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她代表结业生向书院的各位老师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向四期的学弟妹表达了衷心的期待。
行远书院院友代表、书院第零期生、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在读博士崔晓宇同学代表院友发言。她用情怀,专注和担当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自己的发言。她首先分享了自己结业后对书院发展的密切关注,指出对行远书院的情怀让院生不管走到哪里,心都凝聚在一起。关于专注,她认为专注地追求自己所爱是一种难得的运气和能力,书院给了她勇气、希望和抱负去专注于任何一个可能很难、很小或不被理解但是必须要被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希望行远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事情,并投入热情与专注。她希望行远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恶化、国际秩序受冲击的当下,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以行远人的家国情怀成就非凡梦想!
随后,结业证书授予仪式举行。在诸位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结业生身着正装,依次上台。李巍然教授、方奇志教授、钱致榕教授分别庄重地为结业生们颁发结业证书,佩戴纪念徽章,握手祝贺,共同合影留念。钱致榕教授为行远书院首届院长奖获得者谢亚文同学颁发获奖证书。
典礼由行远书院副院长蒋秋飚主持。结业生所在学院院长、副院长,行远书院课程导师等受邀观礼。
通讯员:吴彤 王玲玲 图:路越 洪盛昌
钱致榕教授(上)、黄锷院士(左中)、邓红风教授(右中),谢亚文同学(左下)和崔晓宇同学分别在典礼上讲话
学生接受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