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13年6月5日是第4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世界环境日自成立以来表达了全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中国海洋大学师生一直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不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还成立了有关协会,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在2009年、2010年均成功申请由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联合主办的保护母亲河行动项目立项,并于2010年获得“保护母亲河行动一等奖”;连续5年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湿地管理局、国家林业局等组织的“湿地使者”活动,赴大沽河湿地进行调研,2010年,《青岛画报》对暑期湿地使者行动给予“人间净土,候鸟天堂——探访青岛湿地”专题报道,该活动绘制的大沽河湿地绿地图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湿地队伍获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的“优秀团队”荣誉证书;2010年暑假,协会举办“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实践活动,走进青岛平度市大田村开展支教,该活动获得由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颁发的“优秀团队”荣誉证书;2011年、2012年,分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资助和TOTO水环境基金项目资助。协会2011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环保微社团行动先锋社团”,2012年获第一届"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中国海洋大学自2011年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首批实施高校以来,已经连续两年成功资助了包括社团、学生会、学生个人或团体等形式的在内的共30个“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受资助项目都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原创独特或科学可行、可持续发展的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项目。
值此世界性公益节日之际,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就“环境”相关问题畅所欲言,或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位老师从现如今环境方面的问题及日常生活可采取的措施为切入点,从专业与生活两个层面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金辉教授:结合本身教学研究经验及平时生活观察,我认为海上船舶运输繁忙的现象应受到重视,无论是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的污水排放还是废气排放。相比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船舶产生的污染对海洋有更直接的伤害,可能破坏海洋环境生态系统。我想是否可以从汽车尾气的排放规定和工厂烟囱尾气处理装置,寻求解决办法。而作为每个个体而言,保护海洋环境应从身边做起,例如:不向海里随意扔垃圾,看见垃圾能及时捡起;在海边进行烧烤露营野餐等活动时,注意把垃圾带走,保持沙滩环境的整洁。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祁建华教授:我认为现在环境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空气环境中雾霾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有毒物质的非法排放、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目前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二是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就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而作为我们个体则可以从增强环保意识和对周围人群特别是家人的环保宣传;减少不必要的电子垃圾,例如为了潮流更换尚可使用的手机;开发废弃物的再利用等诸多方面为环境改善作出努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红军教授:我认为现在环境方面最主要的是大家的海洋环境意识薄弱。而这个意识薄弱分为两个层面:国家层面,国家现在依然是重视海洋效益大于海洋保护,对海洋保护立法不够完善;大众意识层面,例如污水处理直接排放到海洋内,高污染化工场建造在海边等等。而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保护海洋的意识,生活污水不能随意排放,在海边活动注意不能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另外,海水养殖密度也应该慢慢降低。
来自天南地北的海大学子谈起小时候生活的家乡总是喜上眉梢,但谈到家乡的环境便愁上心头,回想曾经的青天白云,而今却是雾霭重重,大家都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环境改善献出一份力量。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白昊卉同学:我的家乡是甘肃平凉。平凉的西边有一条泾河,小时候我经常和同学去那里郊游,那时候的泾河水质清澈,甚至能用肉眼看见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儿。后来河的周边建了几个工厂,不断向泾河排放工业废水。泾河上的采砂船渐渐增多,泾河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风采,河水枯竭。这对生活在泾河下游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农民不能用泾河水灌溉庄稼,被污染的河水发出阵阵恶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如今再到泾河边上走一遭又是另外一番风景。政府组织清理了河道,并在两旁种上了大树以防水土流失,并严格管理往河里排放污水的行为。现在人们又可以到泾河边郊游,农民也能像以往一样引水灌溉,泾河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风采。
计算机专业许学伟同学:我的家乡是山东菏泽牡丹区。在我小时候,我们家乡山清水秀环境很好,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发展加速,城市的绿化面积大大减少,加上新建的食品厂污水排放严重,地下水被污染,我们吃的水就只能从400多米的地下深井抽取,导致河流干涸扬沙天气比较严重。以前经常能看到的蓝天白云现在大晴天都只能看到发白的天空,我觉得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举措实在是不划算,应加大监管力度不能让污染恶化下去了。
环境保护协会王晶同学:平时我非常注意节约用水,无论是不是我拧开的,只要我听见都会主动把水龙头或厕所冲水阀关掉。环境保护协会举办了漂流瓶活动,收集大家扔掉的塑料瓶,作为漂流瓶的原料。还举办了T恤义卖活动,画师们手绘T恤,获得的收益最终捐给了慈善机构。至于我们的环境教育,是以对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为目的,宣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
环境保护协会王宝坤同学:我比较注重对纸张的节约,无论是卫生纸还是本子等纸张。环境保护协会举办了水果贺卡活动,将各高校联合起来,以水果为贺卡,即节约资源又传达心意。最近还进行了环保使者评选比赛,树立了环保的典型,并呼吁大家积极行动保护环境。
组稿:罗亚玲 李华昌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参与青岛市“六五环境日”活动
海大学子获“青岛市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背景材料: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2]。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