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首页  海大新闻
  • 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学生工作十件大事

    作者:李华昌发布时间:2012-12-27来源:学生处 字号:

    1、培养树立优秀学生典型,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

        举办“海之子讲坛”、“八关山讲堂”、大学生读书节等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经认真评选、严格审核,选树优秀学生标兵8名,3名学生荣获第十三届文苑奖学金,218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5184名本科学生获得学校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648万元。216人(含团队)分别荣获獐子岛“百佳优秀大学生”奖学金、青岛银行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永旺”奖学金、“春华”奖学金,奖励金额116万元。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2008级本科生张斌荣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08级本科生吕盟荣获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网站、讲坛等阵地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弘扬优良校风学风。

    2、紧扣时代脉搏,凝聚青年力量,组织青年学生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

        召开共青团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大会,举办“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61期、62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及新任团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理论社团开展“我读十八大报告”、“学党史•庆十八大”主题教育、“党史学习五个一”、“党的十八大巡礼”图片展、“感悟十八大,青春正能量”微博编创传播,红色电影展播、“革命歌曲大家唱”歌咏会、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红色走访实践调研等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向校友李文波同志学习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党史、党情和国情,提高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3、坚持探索创新,国防生工作十年实践建功立业。

        2002年学校与海军正式签订依托培养后备军官协议。十年来,肩负“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的特殊使命,秉承“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制定《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国防生“双导师”制,构建四位一体的立体教育课堂,开创国防生独立担任新生军训教官的军训新模式,不断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累计选拔培养国防生1133名。已毕业分配部队的650名国防生中,60%已成长为技术骨干,80%以上立功受奖或被评为各类标兵,其中,2人荣立二等功,4人参加第11批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4月份,海军司令吴胜利视察海大与在校国防生座谈,高度评价我校国防生和国防生培养工作。学校以“铸剑海大,建功深蓝”为主题,举办十周年文艺晚会、召开国防生工作座谈会、组织国防生主题演讲比赛及任职能力培训等系列回顾总结活动,进一步确定了“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把紧密联系海军实际、不断创新发展作为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的国防生工作新要求。

    4、十年接力志愿支教服务,实践育人取得实效。

        自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向贵州省德江县煎茶中学、遵义县乌江中学和西藏拉萨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派出105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参加扶贫接力计划,开展志愿支教服务。支教团成员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等方面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认真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同时,还筹集资金援建了“海大路”、“海洋桥”,援建了5所山里的小学。迄今,十届支教团共筹集奖助学金90余万元,资助2000余名西部学生完成学业,向支教学校和山区捐助物品价值约80万元。支教团在支教地的累计资助金额达到246万余元。支教团志愿者们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学生、社会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今年暑期,学校组织开展“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37支重点社会实践服务队的1200多名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赴全国28个省份和全省16个地市,开展了服务蓝色经济、青岛市机关挂职锻炼、啤酒节就业体验、“调研山东”、支农支教、科技服务、政策宣讲、文化调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1支团队入选全国重点实践服务队,15支团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22名教师、43名学生分别获得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和优秀学生称号。选派98名志愿者参加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参与第二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2012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韩国丽水世博会、青岛市“两会”等重大赛事、会议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开展以义务献血、助学助残、敬老爱老为内容的学雷锋活动。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赢得广泛赞誉。学校被省委高校工委和团省委授予“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30名学生荣获“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5、“三全”资助育人体系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

        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实施动态管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过程”认定体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以济困为基础,统筹各类资金,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员化”资助体系,确保448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受到了资助。全年共为6863人申请、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及困难补助1326.1万元;为1878人续放、新贷国家助学贷款1191.8万元;设置“四助”岗位近1600个,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发放“四助”工资271.7万元。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教育渠道,深入开展诚信、励志、感恩教育,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6、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学生社团建设获得嘉奖。

        在第八届“挑战杯”复兴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一项、铜奖一项,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第八届“挑战杯”·青岛银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以及三等奖2项。在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3名同学获得个人一等奖。成功申报中国科协主办的“高校科普创作与传播试点活动”单位。积极参与2012年度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海洋社团的筹建工作,海洋协会获国家海洋局资助。大学生科技协会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学生社团”。“东乡行”西部志愿者协会及研究生支教团、环保协会分别获得中国大学生公益类社团项目银奖一项和铜奖两项。“海鸥剧社”成立80周年,举办“飞翔的海鸥”系列活动,演出了海鸥经典三部曲《海之魂》、《山海情》、《谁打了我的鸭子》,进一步发挥艺术类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7、研究生“十大德育品牌活动”和学术科技活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遵循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规律,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各学院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研究生的主体参与性,坚持突出学科特点,打造研究生品牌德育活动。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生法律文化节、研究生读书活动节、研究生国学活动月、研究生校园廉洁文化节、研究生主题思想教育系列活动、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研究生帆船训练营、研究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研究生职业能力拓展活动月等十项较为成熟且适宜长期坚持的研究生德育品牌活动。学校坚持设立“研究生创新思维养成氛围营造”专项经费,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支持研究生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锻炼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科交叉及优秀知识成果的交流,浓郁了学术氛围,推动了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8、建设精品课程,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与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技能开发、大学生创业指导四门省级精品课程,不断完善“1+3+X”的职业发展教育通识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积极推进院(系)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试点工作,努力做到对有咨询愿望学生的“一对一”职业规划指导,持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着眼于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期望,大力开拓山东、浙江、江苏、广西、河北等沿海地区的就业市场,通过举办各类校园供需见面会、网络招聘会,不断完善以校园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持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应征入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国家计划,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就业。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67%。

    9、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开设18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不同层面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入学适应期;认真组织心理危机排查,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通过沙盘训练的方式对网络依赖学生进行疏导,减少其对网络的依赖;积极组织“5.25心理健康活动节”,指导“阳光使者团”开展朋辈教育,举办第三届视觉心理晚会和研究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理念,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奖”及“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0、辅导员获“第四届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累计有82名辅导员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辅导员沙龙”、“我的大学”辅导员讲坛,丰富“中国海洋大学辅导员博客”,编辑《中国海洋大学兼职辅导员工作案例集锦》,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和能力。设立专项课题基金,资助辅导员课题13项,编辑出版工作论文集《春风化雨——中国海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在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中,学校辅导员博客中的博文《专一心、恒一事、立一志》获得百篇“优秀博文奖”。在“第四届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和十佳辅导员”评选活动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健同志荣获“十佳辅导员”称号,医药学院吴瑕同志荣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文:李华昌
    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