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首页  海大新闻
  • 与心灵对话 王蒙《老子的帮助》学术研讨会全记录

    作者:刘庆静发布时间:2009-04-24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四月的海大园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在这个充满浪漫的时节里,王蒙先生携赵一凡、赵士林、王海、吴义勤、曹振华、黄红杰等知名学者、专家、评论家、出版家汇聚海大,畅谈老子道德经,掀起海大学子读老子,品文学经典的热潮。

        2009年1月,王蒙先生出版了新作《老子的帮助》。3月8日,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把王蒙先生请上电视,连续12期节目谈“机智讲老子”。4月22日,王蒙先生携名家来到海大,畅谈“文学与哲学”。4月23日,王蒙新作《老子的帮助》学术研讨会在海大召开,使师生们享受到一场文学的饕餮大餐。

    激发思想 迸发智慧 王蒙与名家对谈“文学与哲学”


        4月22日上午,王蒙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一凡,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士林,陕西知名作家王海在鱼山校区国际会议厅,围绕着“文学与哲学”这一话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对谈和讨论。

        王蒙先生结合自己的新书《老子的帮助》谈了对文学和哲学的认识。他说:“文学和哲学之间是相互吸引的,用文学的方式来表现哲学,可以让哲学变得形象化,同时哲学也对文学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王蒙还畅谈了大学生进行文学和哲学学习的必要性。他建议,当代大学生只要对文学和哲学有兴趣,就要积极主动的去培养和学习。

        赵一凡由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展开对文学与哲学的论述,他从西方启蒙运动,讲到中国的五四运动,又谈及现代中国的文学与哲学。他还结合着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钱钟书的《围城》等哲学和文学著作,畅谈了中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

        赵士林的发言激情四射,他首先阐述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哲学思想。后又从“文史哲不分家”和“中西合璧”两方面来论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王海在对谈中讲到:“文学能使哲学变得丰富和具有开拓性,同时哲学又能使文学变得精彩。”他还开玩笑的讲,通过对哲学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奇迹,既学习哲学的女孩儿格外智慧。王海诙谐幽默的语言,赢得在场师生的喝彩。

    对谈会现场座无虚席

    通古博今 旁征博引 王蒙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4月23日上午,王蒙新作《老子的帮助》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鱼山校区国际会议厅召开。王蒙先生,我校副校长翟世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一凡,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隋志强,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事业部副总经理黄红杰等出席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在为期一天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电视台、新华文轩出版集团等20余位专家热情洋溢、充满睿智的发言,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感受到思辨的快乐,智慧的沐浴。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专家们的精彩发言时刻: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赵士林评价王蒙先生的新书,“王蒙对老子的解读,可谓形上形下,挥洒淋漓;上天入地,洞烛幽微;深入浅出,能近取譬;鸢飞鱼跃,触处生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一凡在发言中是这样说的:“王蒙是一位经历坎坷的中国老作家。这里所谓的‘老’,一来指其著述丰沛,老当益壮,在中国文坛享誉不衰;二来是说他身为小说家,一直提倡‘作家学者化’,即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文思并茂’,一面深入哲理思考,一面反映时代精神。”他还说:“王先生在新作中着实‘当一把哲学家’。老而弥坚的他,兴致盎然,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了数十万字,其中罗列他对《老子》共81章的逐章解读。这些奇特解读,一少半是他吸纳学者成果的引述文字,一多半则是他自己70余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其中的情感思绪上天入地,四季轮转,涕泪交流,或喜或悲,整个儿是一王蒙独白!”

        现就职于青岛市人民政府,合肥工业大学的鄢敬新教授,面对当今时代“文化燥热综合症”在发言中讲到:“我们阅读和讨论《老子》,目的不是为了回到老子的主张和时代,而是为了从《老子》中发掘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寻找我们的智慧遗产,为了今天,为了明天,为了未来。人们如果能掌握古来的大道来处理当今的一切,就能了解古来的大道是怎么样开始运行作用、是怎样初始化的,也就是进入了大道的运转过程了。从这一点来看,《老子的帮助》本身,无疑也是应对当前‘文化燥热综合症’的一股清风和一剂凉药。”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薛永武则用“醍醐灌顶”来形容读完《老子的帮助》一书后的感受。他说:“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如果说《老子》精深高雅、高深莫测,《老子的帮助》则既精深高雅,又通俗畅达;如果说《老子》神秘恍惚、玄而又玄,《老子的帮助》则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如果说《老子》判断推理、言简意深,《老子的帮助》则事理结合,情理相融;如果说《老子》倡导无为,“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的帮助》则注重“拼命为”与“无可为”、“无奈为”的结合,强调有为与无为的统一。”

        王蒙先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谈了自己写书的想法。他说:“当今社会对于文化史越来越重视,这是文化史发展的必然。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史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年轻时就迷上了《老子》。从首次接触《老子》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六十年的沧桑。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无论是对我个人也好,对所有当代人也好,应该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王蒙称:“自己年轻时脾气十分急躁,易喜易怒,容易走极端,而且常常为了一件事情就焦躁不安。但只要一读老子,心情就好了。老子对当代应该也有很多的帮助。”最后,王蒙先生十分感谢海大对他的厚爱,特别是在海大建立王蒙文化研究所,促使他能够一直创作,笔耕不辍。

    王蒙先生讲话

    研讨会现场播放《中华文明大讲堂》节目片段

    品味经典 大有裨益 海大学生深受启发


        学术研讨会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前来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学生,他们纷纷表达了对王蒙先生的敬重和崇拜以及聆听这场研讨会后激情澎湃的心情。

        来自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7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王老先生将75年的人生经历融入《老子的帮助》一书中。虽然我们还年轻,在汲取王老先生的人生精华后,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牛顿曾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臂膀上才成功的,那么在看过这本书后,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对于大学生而言,好胜有余,而经验不足。有王蒙先生这样的帮助者,特别是有《老子的帮助》,将成为我们年轻人克服困难,应对现实的精神财富。”

        我校2006级新闻专业的学生也谈到:“老子的《道德经》充满了‘无为’与‘出仕’的哲思。初次拜读,可能是因为涉世未深,经历尚浅的缘故,有很多疑惑,穷尽心智也未得其解。王蒙先生用其70多年的所目所历将《道德经》中深刻的哲理灵动的表现出来。今天,有幸聆听了这场研讨会,特别是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书的解读,使我对王蒙先生和其著作《老子的帮助》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使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和认识大有裨益。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王蒙先生与学生交流


     

    文:刘庆静
    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