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海大新闻

  • 首页  海大新闻
  • 叶嘉莹、舒乙、华克生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作者:陈鹏发布时间:2005-09-08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本站讯 9月8日下午,我校在逸夫馆八角厅举行仪式,聘任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学者叶嘉莹,中国现代文学馆前任馆长舒乙,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华克生为我校客座教授。校长吴德星为三位教授颁发了聘书并讲话。副校长于志刚主持仪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文学院院长王蒙出席聘任仪式。

    吴德星校长在讲话中谈到,通过几天的接触,王蒙先生的风趣与渊博学识、叶嘉莹先生对中国传统诗词的热爱、舒乙先生对老舍、对海大的珍贵回忆以及华克生先生促进两校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望,让海大人受益匪浅。他说,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先生们的执著奉献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采,相信三位教授的加盟会给海大的人文社科发展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代表学校对三位教授的加盟表示衷心的感谢。

    叶嘉莹先生用一首《蝶恋花》表达了对海大的深厚感情:“爱上高楼凝望眼,海阔天遥,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有见,孤帆便拟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祝愿海大能够百花齐放,桃李满园。继而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成为海大的一员,她会为海大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舒乙先生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在青岛、在海大与老舍先生共同生活的情景,表示很荣幸能和老舍先生一同成为海大的“父子兵”,在七十年前父亲执教的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会尽力为大家服务,为海大做点事情,为海大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添点火”,“加点油”,为提高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点贡献。

    华克生先生对学校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并祝愿青岛这个美丽的城市越变越美,祝愿海大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会尽全力促进海大和莫斯科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加深两校的亲密友谊。

    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陈锐,人事处处长万荣以及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聘任仪式。


    记者:陈鹏 摄影:刘邦华

    吴德星校长为叶嘉莹先生(右)颁发聘书

    吴德星校长为舒乙先生(左)颁发聘书

    吴德星校长为华克生先生(左)颁发聘书

    相关链接:

    叶嘉莹先生,姓名全称叶嘉莹·纳兰迦陵,1924年7月出生,蒙古族,加拿大籍华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休终身教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1945年辅仁大学国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毕业,先后在中国大陆的中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院校任教。叶嘉莹先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古典诗词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60余年,在该领域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舒乙,1935年8月出生于青岛,满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前任馆长,著名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早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1959年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林业科研机构从事技术工作,曾任研究实习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78年,舒乙先生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并长期担任现代文学馆负责人。

    华克生,俄文名沃斯克列辛斯基,1926年出生。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教授。50年代,华克生先生曾在北京大学进修,师从吴祖湘先生,1959年翻译出版俄文版《儒林外史》,1963年他以研究《儒林外史》的论文在俄罗斯获得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长期在莫斯科大学讲授中国文学。他在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方面成果丰硕,出版了研究中国文学的专著20余部。

    文:陈鹏
    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