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在校本科生:
学校通识教育核心课——《成长:来自心理文化的解读》将于2017年秋季学期正式与大家见面。请同学仔细阅读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按照规定申请课程修读。
一、课程理念、内容及目标
1.课程理念:多维解读多元心理文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帮助学习者获得观察、思考与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现象的基本思维能力,以及初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健全人格力量、发掘成长潜能。
2.课程内容:本课程共设置11个话题,2次室外心理拓展活动,1次读书心得分享,1次心理情景剧展示,1次学生课程总结。以上内容合计48课时,计3个学分。
(1)话题1:心理成长与幸福
成长是持续一生的过程,“心”是衡量“成长”的重要标尺;幸福在于成长而不是成功。
(2)话题2:走进人的心理世界
了解五彩缤纷的心理现象与实质;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与任务。
(3)话题3:性格的力量
为什么有人能迎来美好愿景,有人却只能面对凄凉?探寻成就未来的性格力量。
(4)话题4:健康的心理是什么状态
判断心理健康的依据与标准;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与分析。
(5)话题5:与焦虑同行
如何走出抑郁;认识神经症。
(6)室外心理拓展活动(一)
盲人方阵:如何在团队中获得成长。
(7)话题6:了解自己,认识精神分析
潜意识与催眠、解梦;心理防御机制与人的成长
(8)话题7:行为主义与执行力
行为疗法;在行动中成长。
(9)室外心理拓展活动(二)
挑战No.1:成长源于勇敢尝试挑战。
(10)话题8:探索自我实现的路径
人本主义关于自我实现的受阻与破除。
(11)读书分享会
弗兰克尔《活出意义来》
(12)话题9:认知与情绪疏导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学习从认知层面调节情绪的方法
(13)话题10:传统文化中的心理修炼
儒学的心理营养与老庄哲学中的心理调适
(14)话题11:朋辈互助共同成长
如何做一个温暖的朋友给Ta最有力量的心理帮助
(15)心理情景剧展示
增强对角色的理解力,提高共情能力。
(16)期末课程汇报
心理成长感悟与分享
3.课程目标:了解心理文化,具备相应能力;化解困惑,促进成长。
二、课程团队
责任教授:
王萍教授
王萍,山东省教学名师,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咨中心教授。
2.骨干教师:
王伟,中国海洋大学体育系副教授;
牟宏玮,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
吴连海,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
迟昊阳,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
崔帅,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辅人员。
3.学生助教:6-7人,在修课学生中选拔。
三、课程要求
1.修读《成长:来自心理文化的解读》的同学需遵守课程关于参与心理活动的约定,如课堂讨论分享及小组活动。
2.修读《成长:来自心理文化的解读》的同学必须保证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每次课前必须阅读教师指定的预习材料,课后完成本堂学习心得记录,学期结束前写出并分享个人心理成长报告;预习、心得、课堂表现和心理成长报告是课程成绩构成的核心部分。
3.对于因消极懈怠等原因无法完成本课程修读要求的选课同学,课程教学团队有权对该同学进行退课;被退课同学在以后修读学校其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时,将不予优先考虑。
4.已经选修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同学勿再修读此课。
四、荣誉课程
《成长:来自心理文化的解读》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校将在完成修读同学的成绩单上加注“荣誉课程”标记。
五、“小助教制度”
《成长:来自心理文化的解读》授课团队将从60人上课学生中选出6-7名小助教。小助教接受授课团队的培训,主要协助授课团队老师引导学生课堂讨论、读书分享、心理拓展活动、排演情景剧等。《成长:来自心理文化的解读》“小助教”可获得申请1-2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资格。
六、课程联系人
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成长:来自心理文化的解读》的任何问题,请与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66782529。
重要提示:目前,学校通识教育核心课课程资源紧缺,课程学习挑战度高,请同学们认真考虑,慎重选择。一旦进入最终上课名单,原则不允许主动请退。
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
2017年6月16日